第146章 折服李纲,金兵南下(5 / 8)
中大臣,也都如此不警惕么?唉,若是真到了那一天……孤突然想起一事,这里有几件东西,李兄或许用得上,且稍候片刻。”
赵子称说罢,就让李纲自己一个人坐着喝茶,他自去后院书房墨迹了很久,这才拿着一些卷轴回来——其实赵子称可以一下子就找到,但他就是要多找一会儿,这才显得他“无心国事,专注丁忧”嘛,之前的政务相关事物都记不清了。
李纲见他郑重,也站起身来:“不知这是何物?”
赵子称把东西往李纲面前一摊:“前年孤参与赎回燕京的谈判,据理力争,当时孤就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时机不当,没敢跟任何人汇报。
当时金人退让、不要岁币,并不是金人知道他们错了,其实是因为金主完颜阿骨打自知病重将亡,怕自己死后金国内部不稳,所以急于达成盟约,这才放弃了强索岁币的条款。
后来,金人还百般遮掩,据我暗访,完颜阿骨打当时在签约后没几天、就死在了燕京!但金人秘不发丧,最后一直宣称阿骨打是十月份才死的,而且是死在后方行宫,金人连他们自己的实录都造假了。
其余还有种种旁证,总之都是可以证明金人当年达成合约,就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出于无奈。只是当年大宋和金国还没撕破脸皮,孤不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拿出来的话,就成了破坏邦交。
但孤毕竟曾经肩负谈判重任,自然要尽量为国摸清邻邦底细。所以这些东西,一直就藏着,国家不需要,孤就让他烂在那儿最好。
既然如今两国有可能交兵、而且朝中可能有软弱之人、对金人抱有幻想、甚至事到临头还想把开战的责任全揽到咱大宋自己身上,那孤自然是不能答应的。这些证据,不管有多少证明力,只要拿出来,到时候至少能凝聚人心,不至于让我大宋军民自觉理亏而士气低落。
孤还在丁忧期间,不能为国出力,这些证据就托付给李兄了,希望李兄好好利用他们,为国凝聚人心!”
李纲听完之后,愈发肃然起敬,他是个谨慎之人,不会立刻就相信,所以还是亲自反复看了一遍,发现赵子称的功课确实做得很扎实,把两年前谈判时观察到的很多蛛丝马迹、凡是能利于证明“金国人当时守约就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出于无奈,只是为了稳住我大宋”的黑料,赵子称都尽量全面搜集了。
这些东西,证明力或许有限,但两国交战本来就不是打官司,只要有一丁点证明力,让己方的人民和士兵少一点理亏的心虚,那也是好的。
李纲完全可以判断出,真到了打起来那一天,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