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折服李纲,金兵南下(4 / 8)
也知道这时候不能演得太过,自己毕竟是参与过两年前赎回燕京的对金谈判的,于是就中肯地部分认同了李纲的说法:
“金人有野心,我当然也看在眼里,不过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军民同仇敌忾,金人有野心,我大宋也能守住。如今毕竟有了燕云防线,有燕山险阻,金人再想南下,地理上来说,就比当初辽人更难了。”
赵子称说这话时,流露出来的表情,就像是真心相信这种说法似的。
事实上,以他现在的身份,也确实该这么相信——如果过去两年,童贯拿回燕京之后,有好好经营燕山防线,利用河北北部的地理优势,甚至再把残破的长城残迹稍稍修复几处,比如把燕京附近的居庸关搞搞好,那么大宋确实是有点希望凭借地理优势把金人挡在外面的。
但事实上,童贯这废物浪费了两年时间,一方面燕京确实残破,收回来的时候没物资没人口,什么都得靠周边州府养着,转运靡费就非常巨大。
但另一方面,有一说一,北宋末年的文官系统效率确实低下,筹了钱粮也没用到刀刃上,全部得过且过,这才导致两年里什么都没干成。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两年里燕云的一些地方官、还有喝兵血的将领,也确实该杀。只是系统性问题太严重,史料也找不出一个具体该为这事儿背锅的人。
当然,赵子称现在的身份是丁忧赋闲在家,他不该知道童贯手下的人过去两年在燕云干得有多烂,他也只能用想当然的口吻评述此事,这样李纲才不会起疑心。
果不其然,听了赵子称的分析后,李纲立刻流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拍着大腿喟叹:“国公这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童贯在河北,岂会用心经营燕云防线!所谓燕山形胜,多半是靠不住的!
哪怕下官不曾亲赴河北,但听坊间官场传言,也能略知一二。国公这是丁忧闭门谢客,才不知朝政近况!下官此番回朝,虽然是担任太常少卿,但若国家真有变故,自然也不能惜命!
偏偏如今朝中还有很多人对金人抱有幻想,觉得如今之所以紧张,都是朝廷收容了叛将张觉、如若不收容张觉北疆就能永远安宁一样!简直坐井观天!”
如果有人能开上帝视角,就知道眼下距离金兵真正入侵,只剩最后一个多月,以李纲的眼光,能有如此见解和预测,也不足为奇。因为边境上已经有一些金兵找借口挑衅的苗头露出来了。
赵子称却仍然只能装作刚刚知道这些事情的样子,大惊道:“竟有此事?孤虽知金人素有狼子野心,却不知童贯这两年竟没能加固燕云边防么?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