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产业链不全的下场(4 / 6)
的纬度上绕8字轨迹,才能提供局部网络服务。”
顾莫杰的话外行人一般听不懂,但是如果只翻译结论的话,就容易理解了:
扎克伯格和埃隆马斯克说的那玩意儿,只能服务于低纬度、赤道附近的国家。
拿出世界地图看看,满足这一条的只有东南亚、印度南部、中非洲,以及南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这些地方。
所以扎克伯格的第一期试点才选择了中非东部的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作为试验田。那都是物理规律决定的。
任老点点头,表示就是顾莫杰说的这回事儿。
“然后我来说通讯问题。以现在的技术,这么说吧:如果是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o个人以上的,或者假设手机/网络用户1o人以上的,那就不用想了,肯定是地面造铁塔建基站更省钱。
但是如果在东非大草原上,比如肯尼亚自然保护区那种千里之内只有一些探险队、旅游团、原始部落的话,那么卫星才会有优势。
一个卫星上搭载的基站,可以容纳的最大用户数不会过地面基站的2o倍,但是目前射一颗卫星的成本起码是起一座地面铁塔的6oo倍。
所以除非未来卫星射成本降低3o倍,或者进入5g时代之后卫星搭载容量巨幅提升,才有可能导致卫星互联网成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低于地面铁塔基站。
卫星目前唯一的优势原因,就是有些用户人口稀疏的地方,铁塔的负载连3o分之一都吃不饱,甚至远远低于这个数,这时候才能用卫星作为补充信号。”
这番道理顾莫杰立刻就听懂了。
同样建设成本的情况下,地面铁塔基站的优势是单位资金投入可以支持的用户数远远过卫星——目前这个数据是至少过3o倍。
但是卫星的优势因为其处在数千公里之高,可以覆盖的面积很广。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东非大草原上,可能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才1o万名需要用ifi或者无线网络的人口,这时候扎克伯格的卫星在这种地方就有用武之地了。
但是如果挪到同样纬度的南印度地区,以阿三国那种茫茫多的人口密度,扎克伯格肯定要赔到裤子都当掉。
说白了扎克伯格只是少量多餐地金融冒险,花个几亿美元破一个从来没有互联网的落后非洲国家的处,让他的facebook先入为主而已。
顾莫杰就算要在几乎没有互联网的空白之地圈地,也不愿意用卫星。
他宁可考虑其他折衷的办法,比如像谷歌那样,谋求高空气球供应商的合作,投资一些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