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黄金台】(求订阅)(2 / 3)

么玩意儿?!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垃圾之极!

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影展上,本身就是对游客,对片商的不负责任!人家欢欢喜喜来参加影展,结果看到这些垃圾,多影响心情,让人家还敢来第二回么?这种现象要是不惩治,那这影展还能办下去么?”

听夏天这么说,黄佰鸣、何贯昌等人也都点了点头。

“跟风烂片是不对的,应该要好好整顿一下。”他们附和道。

他们的电影虽然也跟风,但起码不是烂片。既然不在封禁之列,他们也没必要帮其他人说话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另外,虽然不会封禁跟风片,但各位也要仔细想好,最好是能够开拓创新。毕竟国外片商的胃口可是很挑剔的,到时候,人家看不上咱们的电影,那就万事大休了。”夏天又提醒道。

娱乐圈,是一个不创新就会死的地方。制片商必须努力的推陈出新,才能留住喜新厌旧的影迷们。

如果创新的速度赶不上影迷口味的变化,那就会面临淘汰的危险。再大的公司,再有名的导演,都逃不出这一现象。

比如全球最成功的导演之一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从七零年代末起,拍摄出了无数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如《大白鲨》、《et》、《夺宝奇兵》、《辛德勒的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猫鼠游戏》等等等等,让全世界的影迷都顶礼膜拜。

但是他去年推出的大作《圆梦巨人》,却是因为题材老旧,手法过时,而遭遇到了票房滑铁卢。

再比如张彻,香港第一位电影取得百万票房的大导演,在六零年代末,七零年代初可谓红极一时。

但进到八零年代,他的那一套故事、手法、理念,却已经过时了,香港没人再找他拍电影,他只能被迫隐退。

据狄龍所说,张彻蜗居期间,写了一大摞厚厚的故事,想委托他交给电影公司,希望能拍成电影。但是他翻阅之后,可悲的发现,没有一个故事是能用的,完全不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帮不了他。

张彻当时还很生气,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狄龍,说自己还有用处,还不是废人一个。

“这个道理我们也晓得,但是该怎么创新呢。我们不像夏先生您,我们哪有那么多好剧本,好故事啊。”何贯昌、黄佰鸣都面露难色道。

“要想有创新,要想有好故事,那就必须招揽优秀的编剧。而要想招募到优秀的编剧,那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工作,并给他们相应的报酬。”夏天回答道,“古有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我想诸位的智慧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