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联邦制度(2 / 3)

,正在“求同存异”的框架下缓缓展开。

朱徽煣当选联邦事务总理的消息传遍整个联邦时,六大强国的首领们并没有和以前一样启程回国。宁国皇帝朱奠培、明国皇帝朱祁钧、虞皇朱昭熙等人纷纷推迟了返回自己国家的行程,在一起碰头讨论目前的问题。

这场延迟并非出于礼仪,而是源于深层的制度焦虑。在宁国驻玄中城行宫会议室内,六大强国的核心决策者围坐成圈,明皇朱祁钧、越皇朱祁锂、虞皇朱昭熙、宁皇朱奠培、扬皇朱祁铸,以及洪州共和国总裁朱祁镛。

桌上摊着的联邦总理职权清单已被红笔圈出多处,最醒目的一条是 “统筹联邦跨洲项目审批”,这恰恰是众人担忧的焦点。

“朱徽煣的问题,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不可控。” 朱奠培率先打破沉默,指尖在清单上敲击,“岷国那场变法,他能被徐珵架空,要么是真无能,要么是藏得太深。

如果是前者,联邦的道路规划、矿产分配交给一个连本国政务都抓不住的人,不出三年就得乱套;若是后者……” 他没说下去,但在场者都明白其中含义,一个伪装弱势的野心家,远比公开的对手更危险。

朱祁钧点头附和,他从明国带来的密档里,详细记录了朱徽煣在岷国政变期间的表现:既未参与石亨的军事行动,也未反对徐珵的制度改革,全程以 “养病” 为由闭门不出。

“此人的政治智慧或许不在治国,而在自保。但联邦总理需要的是决断力,不是中庸之道。”

争论很快聚焦到一个激进方案上,由六大强国各派出一名资深顾问,组建 “联邦事务咨询委员会”,名义上为总理提供建议,实则掌握核心审批权。

朱祁锂提出的具体框架颇具操作性:顾问团需对跨洲铁路的站点设置、联邦教育基金的分配比例、跨国技术联盟的项目优先级拥有 “一票否决权”,总理仅负责流程性事务,如签署文件、主持例会。

“这不是架空,是补位。” 朱祁锂解释道,“越国推行君主立宪时,内阁与皇帝的权限磨合了无数年。联邦现在经不起试错,与其等朱徽煣出问题再补救,不如从一开始就搭好护栏。”

扬皇朱祁铸立刻表示支持,扬国的文化输出计划依赖联邦层面的教材审定权,由顾问团把关,能有效防止虞国的社会主义思想过度渗透。

“教育讲究‘策论与实操并重’,联邦治理也该如此。顾问团的人选必须是有十年以上政务经验的老臣,确保每项决策都经得起推敲。” 他甚至提议,顾问团成员的任期应与总理任期错开,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