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外交斡旋(2 / 3)
报局统计,南武洲三十三国的财政缺口总计超过五千万两白银,只能通过向六大国借贷维持运转。这种经济依附性使其难以对六大国的提议形成实质反对。
宁国外交官抵达南武洲最大的藩国,沈系的沈齐国时,其君主朱幼垣正忙于核定移民安置清单。当宁国提出 “支持朱徽煣可优先获得港口重建贷款” 时,朱幼垣根本没有多少犹豫便在支持书上签字。
类似的交易在南武洲各国同步上演:明国以纺织机械技术换取代秦国支持,扬国用科举教材编纂权换取庆吴国承诺,洪州共和国则通过开放铁矿勘探权,获得了秦系国家、周系国家的选票。
至斡旋启动第三周,南武洲三十多个国家全部承诺支持朱徽煣,交换条件涉及各类技术援助与资金支持。
真正的阻力来自越系十国。这十个由朱高煦的儿子们建立的国家 —— 越齐、越宣、越济、越临、越昌、越川、越东、越任、越丰、越泰,虽名义上属第三级藩国,实则具备与二级国家抗衡的实力。
其疆域覆盖南煦洲的黄金地带,金刚石、铜矿储量占联邦总量的三成,蔗糖、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出口额常年稳居联邦前十。
更关键的是,十国通过 “越系关税同盟” 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内部商品流通免征关税,对外采取统一税率,还建立了联合货币储备体系,货币汇率与越国银元挂钩。这种紧密协作使其在联邦贸易体系中拥有独立话语权。
越系十国的抵触情绪源于多重考量。从资格上看,越齐国君主朱瞻圻、越宣国君主朱瞻坦均已年过五十,符合联邦总理的参选条件。
越系内部早有共识,如果能推出本系候选人,可借总理职权推动南煦洲路网建设,将十国的矿产与作物更高效地运往全球市场。从利益上看,越系十国近年正计划联合开发中部高原的稀土资源,需联邦层面的政策倾斜。
而六大国支持的朱徽煣,其 “虚君制” 背景让越系担忧其会延续岷国的保守风格,难以满足资源开发的激进需求。
越齐国外交大臣在与虞国外交部部长胡一宁会面时直言:“十国每年向联邦缴纳的矿产税超过二百万两,却从未在联邦决策中获得对等话语权。
如果此次仍由六大国主导选举,我们将重新评估关税同盟对联邦的义务。” 这种表态并非虚言,越系十国控制着联邦大部分的黄金和金刚石供应,一旦缩减出口,虞国、越国的金融行业和制造业将直接受损。
六大国的外交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在宁国都城召开的协调会上,各国达成共识:需向越系十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