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大国改革(三)(3 / 3)
联合体,每个联合体设国营核心厂与私营卫星厂,核心厂负责研发与设备升级,配套厂专注生产,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后外销。这种模式既保留了私营的灵活性,又实现了规模效应。
教育改革则服务于工业需求,朱祁钧废除了传统科举中的 “八股取士”,保留 “经史” 科目但降低分值,新增 “算学”“格物”“工艺” 三科,其中算学占比达 30%。
他在松京设立 “明国工业大学”,课程设置完全对标虞国的坤泽大学工学院,聘请各国退休教授担任顾问,首批招生 500 人,全部免除学费,毕业后需在国营企业服务五年。
地方层面,朱祁钧下令每县至少设立一所 “新式学堂”,要求学堂必须配备 “工艺教室”,教授学生基础的机械原理与工具使用。
为确保落实,他将学堂建设纳入地方官的考核指标,凡三年内未达标的知县,直接调任偏远地区。这种强制推广,让明国的识字率在五年内从 15% 提升至 28%,其中掌握基础工业知识的劳动力达 12 万人,为工业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撑。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