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输出革命(2 / 3)

小藩国的位置:“这些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两样东西:摆脱债务的方法,和稳定内部的手段。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条件是他们必须进行制度改革。”

蒋谦提出疑问:“如果他们选择资本主义制度,而非社会主义,我们也要支持吗?”

“支持,”朱昭熙明确回答,“现阶段,打破宗法制比推行具体制度更重要。就算是资本主义革命,只要能废除君主专制,也是进步。等他们尝到制度变革的甜头,再推广社会主义理念会更容易。”

会议确定了三个方向。第一,扩充对外情报局的力量,从劳动党党员中选拔骨干,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联邦各国国情、基础经济学、社会运动组织方法等,重点是如何在异国环境中识别和拉拢变革力量。

第二,制定分级策略。对岷国这类已启动变革的国家,直接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帮助徐珵稳定局面;对代国、庆国等矛盾突出的国家,优先渗透,寻找潜在的变革推动者;对暂时稳定的国家,先通过文化交流、技术合作建立联系,等待时机。

第三,明确行动边界。所有活动必须隐蔽进行,避免被大国抓住干预的借口。对外情报局的人员以商人、教师、技术顾问等身份掩护,不得使用虞国官方名义。

会议结束后,劳动党立刻启动选拔程序。要求参选者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党龄,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至少一门联邦通用语言。经过数轮考核,最终选出两百人组成专项行动组。他们将在坤泽城接受为期半年的封闭培训,随后分批派往联邦各地。

朱昭熙亲自审定了培训教材。在《社会变革案例分析》中,岷国的案例被列为重点,详细拆解了徐珵与石亨的操作步骤:如何利用宗室矛盾、如何争取军队支持、如何快速稳定民心。教材特别强调,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不能照搬经验,必须因地制宜。

与此同时,朱昭熙下令与岷国建立秘密联系。对外情报局副局长亲自带队,伪装成留学虞国的留学生,携带新式纺织机图纸和两名工程师前往岷国都城。

他们的任务有三个:评估岷国的变革进展、提供技术支持以换取制度改革的经验、试探徐珵是否有进一步废除君主制的意愿。

代表团抵达后,徐珵表现出谨慎的合作态度。他接受了纺织机图纸,允许虞国工程师指导当地工匠,但对废除君主制的话题避而不谈。石亨则更直接,明确表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军队,制度变革不宜操之过急。

传回的消息让朱昭熙明白,岷国的变革仍处于脆弱阶段。徐珵和石亨虽架空了皇权,但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