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徐珵变法(2 / 3)
上是和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大奸臣,但是他的能力和格局,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拔尖的。
他自然知道内乱对于国家的危害,更何况岷国只是一个小国,在这个大争之世,需要团结一致才是,如果再爆发内战,那岷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国,将更加泯然众人了。
两人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朱徽焲预定发动政变的前一夜,石亨调动京畿卫戍部队控制了王宫、军械库与粮仓,徐珵则以“户部核查军费”为由,封锁了朱徽焲私兵的粮饷供应。
次日清晨,朱徽焲带着一万私兵抵达王宫时,面对的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正规军,就算朱徽焲的军队再怎么强大,面对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也只有失败的份。
叛乱虽平,岷国却元气大伤。朱徽焲的三位庶弟在抓捕过程中拒捕被杀,参与密谋的宗室成员被流放至南洋荒岛,朱徽焲本人则被废为庶人,圈禁于都城近郊的别苑。
经此一役,岷国宗室几乎凋零,朱徽煣在平乱期间忧思过度,再加上被徐珵故意放进皇宫的刺客的刺杀,朱徽煣只能长期卧病在床,朝政不得不交由石亨与徐珵打理。
有了这样的机会,走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就算只是一个小国,那也让徐珵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野心,徐珵萌生了彻底变革制度的想法。
密函中提到,徐珵曾借阅过虞国的《政治制度概论》与越国的《君主立宪章程》,对“权力制衡”与“虚君制”产生了浓厚兴趣。
但他并未照搬越国模式——越国的君主可是有军权的,能够通过军权来掌控整个越国,而徐珵的目标更为彻底,将皇权与军政大权完全剥离。
他的方案分三步推进,第一步,组建内阁。内阁成员共七人,由石亨(军方代表)、徐珵(文官代表)及另外五部尚书组成,负责处理全国政务。内阁首辅由七人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可连任一次。
第二步,剥夺君主实权。规定岷皇不得干预内阁决策,不得任免官员,不得接触军权。其唯一的“权力”是在每年的元旦庆典上发表祝词,以及在新内阁首辅选出后,在任命书上加盖玉玺——而这道程序仅为象征,即使君主拒绝盖章,内阁也可凭议会决议直接生效。
第三步,建立议会。议会由地方推举的代表组成,负责审议内阁提交的法案与预算案,虽然没有立法权,却可通过否决预算案制约内阁。议会代表每五年选举一次,选举范围涵盖士农工商,但需满足“身家清白、识字断句”的基本条件。
这些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徐珵与石亨先用了半年时间稳固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