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节 为爱虔诚祈愿焚香拜佛(5 / 8)
华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幢楼,属硬山式建筑,藏经阁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
千佛阁是藏经阁的主体,里面珍藏闻名的“龙华寺镇寺三宝”。鎏金毗遮那佛像、龙藏和金樱这座法身像为说法相。结跏趺坐,作说法印。头戴千叶冠,面庞丰润,神态端庄,浓厚的大彻大悟的意味。
龙藏指的是大清朝刊印的乾隆版《大藏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佛典,十分珍贵。万历的金印。表示“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是明神宗所赐,龙迹边框,中题篆款。印上还蹲着一只金制狮子。
千佛阁里面还供奉着明旸大和尚的舍利。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建成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塔高米,高耸入云,为楼阁式、四方形、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塔体橙黄,刹杆高耸,每层均有平座、勾栏,曲栏重重,飞檐高翅,伸展深远,雄奇壮观。
尤其让人叫绝的是,每层飞檐翘角上都挂有铸造精巧、古色古香的铜铃,七层八角共56只铜铃。微风轻拂,铃声悠扬,清脆悦耳,其情其景,令人心旷神怡。龙华塔砖身和基础部分还是千余年前的宋代原物,为四海地区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佛教以奇数为吉祥,所以佛塔层数以奇数为多。佛教又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为七宝,故佛塔又以七级为多。
挂铃的作用是,因为塔上有众多的屋檐翘角,很容易让鸟飞上去筑窝,装上铃铛之后,风吹来的时候,铃铛会发出声音,动物们会害怕,不敢在此筑窝,所以凡是古代有塔楼的地方,大多都是装铃的。
此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为北宋时期的塔。塔刹重10吨。古时建塔是有含义的,存放得道高僧舍利子的叫舍利塔,存放经书的叫经塔,还有是为了给自己积德的叫功德塔。龙华寺塔就是属于藏经塔。
龙华塔安装了164盏泛光照明灯,千年古塔在新颖灯光的照射下,祥光烛天、璀璨夺目。传说中,龙华塔与龙华寺为三国时所建。东吴孙权于赤乌五年为孝敬其母动工兴建,5年后建成,并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拟名。
另有传说,龙华寺建于唐垂拱二年。但据史料确切记载,龙华寺为五代时吴越王钱俶弘所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治平三年,北宋皇帝赐名宝相寺。
寺内花苑里保存着一块刻有“宝相寺以西南角界石”及“标外枝为大界相”字样的石头,可为佐证。到了明代,龙华寺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永乐年间复名为龙华寺。清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