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扶国之利 有意无意(8 / 11)
比胶州这边肥沃许多许多地田地,而且济南也是天下间有名的大城,城内城外的各种设施要比胶州强出太多了。
今后的胶州只是作为灵山盐场和灵山私港附近的中转站存在,灵山商行和八闽商行的几个大仓库也是设置在这里。
李孟对换防到胶州的青州军感觉到很满意,以往都是马罡镇守青州,赵能镇守登州。不够这次扩军换防之后。李孟却把二人颠倒了一下镇守的地方,马罡为分守登州参将。而赵能则是分守青州府。
一名武将在某地驻守地时间太久,很容易和当地的地方势力产生关系,移动移动,对大家都好。
青州军这支军队在李孟手下几个军中,特色就是中规中矩,凡是李孟要求到的,操典中有过记载的东西,在赵能的督促下,青州军都会一丝不苟的做到,为了保证这个效果,甚至还要加练。
在胶州驻防的这支部队和高科率领地那个营成分差不多,李孟每天去观看他们地操练,看着这些新兵为主的部队,表现出来地气质和状态,已经是接近老营的士兵,所欠缺的无非是实战的经历。
今后老营驻扎在济南之后,驻扎在各处的兵马,各个军都要有一个营,也就是千人队常住在济南城周围,按照路程远近,三个月或半年一轮换,这样既可以保证济南这个要害位置始终有最强的力量,还可以让李孟对各个军的训练进行检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督促。
民政已经是迁移到济南城,莱芜城的军械制造也是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至于商行、海贸和盐业,这些都是做熟了的事情,李孟适时的关注一下即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军务已然是每日的常态,下面的各级军官都会自行去督促,李孟建立的体系之中,制度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要完善许多,在这个制度下,能够保证很多的东西自动有序的运转。
也就是说,李孟目前很闲,神甫费德勒带着十几名从人和一笔银两乘船前往南方,这一路上他们得到郑家的庇护,所以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行程一定会顺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当真是不假,特别是用在刘福来身上,若不是胶州的民政中心搬迁,周扬和宁乾贵怕是天天要上门求教,没有搬迁的时候,这两人和老太监谈过几次,受益极大。
刘福来身在高位之人,所想所考虑的事情,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自然不是周扬和宁乾贵两人能想到的,偏偏这二人眼下做的还都是高位所要做的,巨大的权势和眩耀的地位当然不愿意放弃,可要保住这位置,就要做得好。他们两个人一直是在拼命地学习。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