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上) 海之歌(9 / 18)

并拥有同样的优先购买权。

最后,经郭璞出面调节,张五等人同意今后所有新发明都公开叫卖,价高者得。但是,如果想加入评委会,需要至少拿出五百两银子给怀柔书院作为发展经费,并且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委同意才行。同时,为了不总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扰知府大人,在武安国的建议下,商人们一致决定,共同成立一个北平商会,各行业推举代表在商会里协商解决冲突,当争执不下时,就投票解决,票多者有理

就在商会成立的当天,武安国提出了两个问题要求商会解决,第一,是尽快动用一切可能的渠道从外地购买钢铁,第二,他悬赏要求商界想尽一切办法生产一种特别宽、厚而结实的布。“就是这种布”,武安国托着自己的牛仔服展示给大家,“要幅面比现在市面上的布宽一倍,谁能提供,我立刻支付他一万两白银”。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一万两银子买块布,走南闯北的商人们闻所未闻。纷纷拥上前试探,当他们摸到武安国手里那块布时,立刻就傻了眼,这叫布吗,比牛皮还厚,真不知武大人葫芦里卖得什么药。“给我吧,我回去让铁柱他们看看在织布机上能不能做点手脚”,杨老汉接过布,淡淡地说。只要有机会,这个朴实的老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武安国分忧,在他心里,武安国永远是自己的恩人。

钢铁购买的事被徐志尘包了下来,他承诺利用各地的票号收购钢铁,当货物运到后,官府统一付款。他当然不会做吃亏的事,作为回报,他在武安国那里拿到了将来把北平新军的保险交给徐记票号办理的承诺。

“乘人之危,小人行为”,詹氏兄弟低声骂到,口气中有点吃不到葡萄得感觉。但他们兄弟心中明白,盛产钢材得怀柔现在缺钢,如果他们是武安国,更苛刻的条件都得答应。

尽管年初的时候,张五等人已经把目光放到北平周边,永平府那边(河北迁安)矿石成色更好,并且以现在的材料技术,可以搭建比原来大一倍的冶炼炉;武安国年初也用绿矾油和火碱等物测试了矿石的阴阳性,提出了配料的比例。但等到永平那边的十几个炼炉投产出钢,至少要到秋天。而朝廷派来学习冶炼的官员更指望不上,以这些张口子曰,闭口诗云的书生的脑子,学会炼钢恐怕需要等到后年。而现在,太子朱标的船载火炮的订单就摆在李善平的案头。曹振的信中说,订单是出自沈斌的手笔。离开京城时,曹振把沈斌推荐给了太子朱标,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也为了让家族再次崛起,沈斌不但为海关建设献计献策,还起草了所有装备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