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一章 先杀完这拨再说(3 / 4)

个族人抵抗,最后也不知道被谁给打死了。

至于东林党更是成为历史。

话说东林书院这时候都被无锡县改成了中学。

杨信在江浙已经开始强制性义务教育,虽然这个词听上去挺夸张的,但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校舍什么的几乎不用投资,毕竟地方上有的是撤销的官衙。每个民兵营一座普及识字的小学,然后每个县一所中学,这个就不是义务了,属于有本事考了才能上的,每个布政使司辖区一所大学,但在南京额外一座,最终四座大学,这个就属于培养精英人才的了。

这样旧的官府办的书院,基本上都被改造成了中学。

私人书院就不关杨信的事了。

实际上也有不少。

“大王,您……”

许显纯欲言又止。

“咱们自己兄弟,不用什么大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既然陛下暂时还没危险,那就先过几天,咱们先给陛下把这些狗东西清理干净。”

杨信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那以后如何?”

许显纯小心翼翼地说道。

“以后,以后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你可以放心,有我在,兄弟们的富贵不会缺了,就算有什么意外,大不了去我那里,再说想来也到不了这一步,就算我和陛下回不到过去,陛下也不会动我的,更何况陛下也没有能力动我。”

杨信说道。

他当然明白许显纯的意思。

但他现在能说的也就是这些,实际上他也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

明年下半年陕西就要开始大旱降临了,明末大规模造反的前奏就是明年夏天渭北的王二,他的造反正式拉开了这场乱世的序幕,也就还有半年多点安稳日子,这种时候他哪有兴趣搞别的。这一轮他就是想着救回天启,然后让皇帝陛下赶紧完善他的蒸汽机,这种东西对未来的粮食运输非常重要,运河上,长江上,湘江上一水明轮蒸汽船,那对于各地的粮食运输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

而他就是想趁机把天启的新政推行下去,使天启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赈灾。

这是最重要的。

他负责提供粮食。

无论他的罐头,南方产粮区,海外商船队运输,总之他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天启用充裕的税收购买,然后最大限度解决饥荒,并且维持目前他的商业体系,在这期间从北方重灾区移民南下。

另外就是继续由天启以官方强制性推广地瓜。

九千岁一直在做。

每年他都会以天启的名义,在民间以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