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3 / 4)

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那些被他抄没了田产的士绅依旧在骂他,但也仅限于骂几句,没有哪个士绅在他治下会因为活不下去而反抗。

相反都活的很好。

比如无锡那些投降的士绅,这时候就一边骂着杨信,一边享受着他创造的宽松环境,尤其是先进的金融体系支持,一边喊着日子过不下去,一边照样活的有滋有味,颇有些痛并快乐着的味道。

他们尽管失去了田产,但因为杨信控制下稳定的秩序,对工商业的鼓励,廉洁高效的政府,尤其是那些老百姓购买力大幅增强,这些工商业家族不但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都迅适应了新的局势。说到底在一个不限制工商业,甚至对其扶持,更不会对商人视为肥羊的环境中,只要有资金,有商业网络,有控制在手中的技术,想要财过好日子并不难。

以华家为例,他们的确失去了几十万亩地,可是华家那些几百年积累的藏书,那些印刷工厂,外面的商业渠道全都在。

他们的确不能收租了。

可他们仍然能凭借着保留下来的这些过锦衣玉食的日子。

他们还是富豪。

杨信的确要地,可他在要地的同时也能保证秩序,还能给予商人们梦寐以求的尊重支持,更保证了商人们不会被贪官污吏敲骨吸髓。

说到底徽州的世家大族不是纯粹土地士绅。

他们都不依赖土地。

失去土地不会真正让他们受严重伤害。

可现在呢?

什么都没有了!

地肯定不会有了,银子也没了,甚至连命都没了,这场大乱之后,还不知道得多少世家豪门被抹去,而且这还只是开始,如果混乱持续,秩序完全崩溃,那时候死的更多。如果士绅们能结束这混乱还好,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甚至他们已经自身难保,继续拖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被这场烈火焚烧。

所有士绅都将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没有别的办法。

要么去向杨信投降,请他来恢复秩序交出土地保住其他的,要么就等着这场火烧到自己头上,烧光自己的一切甚至性命。

这个选择题不难做。

“老朽去丛山关!”

汪先岸缓缓说道。

说话间他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老朽就不明白了,这大明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是我们错了,还是这世道错了?”

他悲愤地说道。

说完他拄着拐杖,恨恨地走了。

吴养春默默看着对岸,那个乡贤舍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