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结案(3 / 4)

然后他会给刑部银子,虽然这项制度遭到言官抨击,但在九千岁控制刑部和刑科的情况下,还是迅得到了施行。

女眷也得到宽大处理。

原本女眷依照大明律是要籍没为奴的。

但天启还是特意赦免,连同小孩各还其娘家,实际上之前那些类似情况的也是这样处理,所以士绅们其实不是很怕杨信和天启,他们知道这俩都不是那种喜欢杀人的,至少不是那种赶尽杀绝的。

当然,这样也没什么坏处,至少他们跳出来时候还能勇敢些。

至于他们的财产肯定归皇帝,无论钱财土地房产商铺,统统收归皇帝,而奴婢释放为良人并妥善安置,田产及其佃户改为皇庄民兵。

这套处置方式已经成了惯例。

而且被士绅深恶痛绝,虽然相比起原本的已经很仁慈,但因为抄没一家就等于皇帝在地方打下了一个民兵区的钉子,所以各地士绅无不视之为暴政,毕竟这样继续下去,皇帝在地方的钉子会越来越多,就像当年朱元璋在各地设立的卫所一样收紧对士绅的绞索。士绅和文官们用了两百年时间,才终于毁掉了卫所,使其成为一具躯壳,但天启和杨信这对昏君奸臣,却用这种方式重建,让士绅们逐渐又回到被朱元璋的阴影支配的恐惧中。

真的。

这比朱元璋还狠。

毕竟朱元璋没有杨信的经济头脑,他的卫所军户生活水平,比起普通老百姓强点而已。

但民兵的生活真的强太多了。

杨信通过这个体系形成内部商业,开各种工厂,这一年光长江沿岸的罐头厂就开了无数,整个民兵区形成自给自足,而且向外扩张的工商业网络,同样两三成的地租也让民兵区哪怕在灾年,也一样能够有余粮,甚至现在连士绅控制区都不得不向他们那里购买粮食,罐头之类。

这真得对士绅统治构成巨大威胁,连苏州不少当苦力的工人都跑了,毕竟做苦力的日子肯定比不上当民兵,就算民兵区没有土地分给他们,还有杨都督开的那些工厂,杨都督的工厂可比士绅的强多了,尤其是罐头厂,那是完全可以吃饱饭的,而在士绅的纺织作坊里,那可真就不一定吃饱饭了。

“说到底,这吃饭最重要啊!”

杨信站在窗口,看着前面正在涌入考场的士子感慨着。

大明新一科的会试正式开始了,聚集京城的五千举子,将开始他们人生的重要时刻,弑君案没有影响士子的情绪,毕竟这是弑君案,敢弑君谋逆就是诛九族也是应该的,更何况那些犯人自己都已经招供了。

“可关外已经快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