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这昏君无可救药了(3 / 4)

巾军的控制区不产棉花,或者说产量大幅下降,周围士绅控制区害怕贫民起来造反,开始适当提高其待遇,导致价格转嫁在棉布上,而广东的棉布通过海路大幅涌入导致价格又受到冲击,所以南直隶棉布产量下降。至于广东的棉花则是进口的,他们都是从印度购买,原本历史上广东的棉纺业,在清朝就是靠进口印度棉花支撑,每年进口数百万两银子的。

现在他们依然如此。

只不过原本的供应商英国东印度公司换成了葡萄牙人。

今年广东海关进口棉花就过了粮食,一些葡萄牙商船宁可运更赚钱的棉花也不为了那点减税运粮食。

政治势力的分与合,其实就是银子的分与合。

过去南直隶是金主,北方的东林党愿意为他们服务,但现在这个金主已经没钱了,相反另外一伙原本也是战友的突然掏钱了,那北方东林党自然毫不犹豫地过去拥抱在一起。至于阉党,实际上正在向北方本地工商业集团转变,也就是那些依附九千岁的,这个势力也在日益增强,当然,无论哪一方,都是不喜欢杨都督的,包括闽粤士绅也对他恨之入骨。

只不过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毕竟杨信没在他们家搞出红巾军,而且互相其实也有合作。

准确说正是因为不想和杨信你死我活,所以他们才和新东林党划清界限。

毕竟后果不一样。

南直隶和浙江那些与他属于不共戴天了,这时候因为红巾军的影响,浙江已经出现多次奴变。好在他们也及时成立了团练这种有活力的民间组织,对于这些刁民恶奴进行坚决打击,但问题是红巾军一日不除,那么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毕竟这么大的一个榜样在那里。

那些奴变没有喊造反的。

人家就是喊着要做皇帝的民兵,要做皇帝的佃户,甚至还有人试图跑到南京去找守备太监献万民书,请求皇帝为他们做主。

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居然敢绕开士绅去向皇帝表忠心。

而这一切的总后台,就是杨信,不弄死他就解决不了红巾军。

话说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大臣,杨都督都做到如此全国官员士绅一致喊杀的地步也算前无古人,毕竟哪怕王莽也一样还有些支持者。

“而且他们这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士子仗着自己身份不同,仗着陛下优容士绅,一次次这样胁迫陛下,陛下给他们各种优待,种地免税,徭役折银,丁银统统不收,就连他们走路过钞关都不收税,甚至运河上的商人都请他们去坐船以免除货物的税收。他们还有收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