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星空旅行团(5 / 6)

这样的系统人共体手上恰恰有。

要不马姿楠怎么那么兴奋呢,她把星空旅行团当作了一次支前来动员。

“想不想经历七天的星球大建设?在遍历太空美景的同时,用七天时间来搭建一个人类的新家园,还等什么,上桥走你!”

这是一次全人类的大动员,用全人类的力量去铺设全人类的希望之路。

你可以搭把手扶一下支架,也可以弯下腰动动锄头松土,种棵树,挑担肥,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微不足道的劳动,就能撑起人类的一片新天。

这么多人口,在没有距离限制的情况下,一天时间就能把沙漠铺绿,将深渊填平。

什么叫挥汗成雨,什么叫吐气如云,现眼的事。

不要小看这样的力量,想一想当年在黄泥路上的独轮车,那真的就是路上的一段生活时光,甚至还碾出了不少道路。

人类,从来都善于用众志汇聚成奇迹。

决战帮不上忙不要紧,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推动人类碾压命运的车轮。

这既是一趟旅行,也是一场创造,为人类在星空里的新家圆奠基。

往日里去人工农场干个活都觉得爽歪歪的人们,一对比这么一趟太空筑基之旅都会觉得心驰神往。

所有的人都按照系统给出的序列带上合用的工具排好队出发,到了那边该干啥也分配好了。

可以一边看着月海收集些氘氚,送到荧惑上就足够好长一段时间的核聚变发电。

也可以帮荧惑降解池添几铲矿盐,或者挑几桶分离藻,或者去水藻农场帮忙清理培养槽。

总之,每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按顺序按时间按流程干点自己能做好也有成就感的活计,然后奇迹就诞生了。

随着通道的不断建成,随着人流的不断加大,荧惑基本上是一天一个样。

以致于程丹心考察过后断言:“这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伟力,我们为之追求了两百多年的理想已经得见了。”

事后,经过统计,荧惑基地的自持力,在接待完这一波“星空旅行团”之后提升了近六倍,变成了一个随时能长期支撑三亿人的大社会。

马姿楠还得意地宣布:“只要科技和距离不受限制,给我一年,我就能建设好一个星球。”

排除因时间短促而导致的细节不完善,人类又一次看到了社会化动员的真正威力,它是排山倒海的狂潮。

是因为科技发达了吗,是因为新资源的获得吗?还是因为运气好?

都不完全,最大的动因是效率,而这种效率是因为有序团结而达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