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2 / 3)

“小龙虾养殖,省内好几个县都在探索,成功的没几个。我们乡财政紧张,万一失败了,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刘清明说:“赵书记,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怕担风险,就不做事。这个项目,农科院那边会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我们乡里需要做的,主要是组织和协调。”

“村民们愿意吗?”赵元佐又问,“把好好的水田拿去养虾,他们能理解吗?万一闹起意见来,这个责任谁负?”

甘宗亮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

“赵书记,我们东山村的村民都愿意。刘乡长跟我们算过账,养小龙虾比种田划算多了。大家伙儿都盼着呢。”

赵元佐瞥了他一眼。

“你盼着?你代表不了全乡的村民。”

刘清明眉头微蹙。

他感觉到了,赵元佐的态度,又回到了从前。

那种不阴不阳,处处掣肘的感觉。

“赵书记,这件事,我已经跟汪市长汇报过了。他很支持。”刘清明搬出了汪明远。

赵元佐笑了。

“汪市长支持,我们当然要落实。但是,工作要一步一步来嘛。我看,可以先搞个试点,就从你们东山村开始。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全乡推广。”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刘清明却明白,这是赵元佐的拖延之计。

一个试点搞下来,一年半载就过去了。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赵书记,农时不等人。”

“刘乡长,群众工作更要耐心细致。”赵元佐打断他,“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先试点,再推广。我也是为了你好,年轻人,不要太急于求成。”

刘清明看着赵元佐,没有再争辩。

他点点头:“好,我听书记的。”

走出赵元佐的办公室,甘宗亮气愤不平。

“刘乡长,他这明摆着就是不想干!”

“我明白。”刘清明说。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刘清明笑了笑,“他有他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

当天晚上,刘清明接到了汪明远的电话。

“来我办公室一趟。”

刘清明赶到市政府,汪明远正站在巨大的清南市地图前。

“清明,你来了。”

“市长,找我什么事?”

汪明远指着地图。

“你看,这是清南市的产业结构,以农业和初级矿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