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兄弟登山(十三)(5 / 6)
得你也不太可能活到千岁万岁……”韦泽笑道。
沈心立刻打断了韦泽的话,“都督,我可是想退休之后拿着我那票钱好好地享受一番。别说千岁万岁,到了年龄我就要退休。”
无视沈心的表忠心的话,韦泽继续说道:“这个时代总归是年轻人的,我觉得呢,当了这么大的官,有自己的理想,那就好好的解决我们工作时候面对的问题。同时给孩子们打下基础,尽可能留给他们一个比较科学的制度。当然了,等孩子们上台之后,他们就自己搞去。子孙自有子孙福。我马上六十了,我觉世界上大部分不幸,都是因为认为世界上‘有步骤明确的必然’,从而引出来的结果。那帮模仿力很强的聪明孩子,最容易吃的就是这个亏。”
沈心怀疑韦泽所说的‘模仿力很强的聪明孩子’其实指的是祁睿,至少沈心觉得祁睿的确可以用这段话来形容。有了这样的感觉,沈心就不去触及这个问题。他认知答道:“都督,我会调整思路,努力完成五年计划。”
韦泽点点头,“坐了主席的位置,这就是主席的工作。主席下面有总理,有一众的部门,有这么大的权力,就是为了让主席能够完成这方面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制度。”
沈心很感动,却又生出一种滑稽的感觉。民朝权力最大的人不是沈心,也不是拥有了国家主席地位的人。现在民朝权力最大的人其实是韦泽。只要韦泽说一句话,沈心相信会有无数人的立刻冲上来把沈心从主席的位置上拖下去。当然,沈心是绝对不会把这话说出来的。
等沈心走后,机要秘书就把封皮上有王明山字样的文件送给了韦泽。王明山和沈心是好朋友,韦泽看到这信封就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虽然不是韦泽刻意的决定,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就在王明山和沈心这一对好兄弟手下工作。这种巧合未免太有趣。
打开信封拿出文件一看,东非行政区的书记王明山转批了一份苏丹三郡书记韦坤写的一份报告。报告里面对出访欧洲做了些叙述,然后提出了三个请求。一、利用东非距离欧洲如此之近的地理在东非行政区建立起一个欧洲研究中心。二、请求中央施压英国,让英国疏通苏伊士运河。三、请求中央对东非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指导,方便东非地方上的同志们能够更清楚的看到苏丹的过去现在未来,以获得同志们内心的稳定。
韦泽忍不住露出了笑意,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认识到制度的问题。一个政权若是没有理念和制度,若是不能给大家指出一个明确的未来,自然就会造成混乱。任何政权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是落后的制度,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