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东北望(四)(3 / 4)

。诸位觉得呢?”周新华问道。

虾夷共和国只是一群坚定的不肯向明治政府屈服的旧时代武士集合起来的组织,他们脑子里面能想到的全部内容就是要打仗,不要失败。可周新华向他们描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未来。这个未来不仅仅是虾夷共和国能够完全独立,还能自造步枪火炮与铁甲舰,更能饲养军马。真的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假以时日,虾夷共和国反攻本州,推翻明治政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从穷途末路突然变成复国有望,虾夷共和国的首脑与干部们都觉得这太不真实了。他们很想去相信有这样光辉的未来,可他们却完全不敢相信这种未来真的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看着虾夷共和国首脑干部们兴奋的同时带着困惑的表情,周新华神色淡定,心里面却不平静。周新华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勉强胜任。可他并不是一位民政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北京出发之前见到韦泽之后,由韦泽讲给周新华的。

要靠自己的实力建国,周新华也能理解这个问题。但是所谓的虾夷共和国国土不过那么一点,人口更是少,大概几十万人吧。凭什么这样小的国土与这么点人口能够长期与四五千万人口之多的日本明治政府对抗下去呢?即便是韦泽所说的虾夷有煤有铁的事情是真的,但是怎么看,中国都是很单纯的支持虾夷共和国。虾夷共和国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

韦泽的看法完全不同,“虾夷共和国人口少,就说明他们市场小。那么一个鬼地方是没办法种植棉花的。如果他们和我们做生意,我们就可以用纺织品去换煤与铁。我们甚至可以在虾夷共和国设置军事基地,设立补给站。你也应该很清楚,一个能够自产煤矿的补给站对海军的意义所在。”

周新华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还不太理解自产煤矿的补给站意义何在,等参与到此次军事行动之后他立刻就从实践中明白了。中国的舰队共22艘军舰,其中6艘吨位在7000吨以上的都是运输舰,运输舰上运载的最大后勤物资就是煤。这些煤卸到了港口之后,运煤船就返回天津港继续装煤。这万里迢迢的转运若是能直接省去,那可就节省了太多的资源与时间。

原本的时候虾夷共和国最强的是他们的舰队,这支舰队的核心是铁甲舰“开阳”号,以及其他几艘军舰。不久前因为遇到风浪,这些船都受损了。铁甲舰“开阳”号的损伤在虾夷共和国的港口根本无法维修,这艘能够压制敌人的强大铁甲舰损失之后,海上优势荡然无存。如果虾夷共和国有一定程度的工业能力,不仅他们自己的军舰可以在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