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王守仁!王守仁!(万字章)(3 / 7)

犯忌。”

“不管你的奏本是否合理,那帮王鞍都会从鸡蛋里挑骨头。”

王守仁笑而不语。他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去做。

三日之后,御门早朝。

弘治帝道:“诸卿,一位新科观政进士给朕上了一道奏折。”

观政进士是没有资格参加御门早朝的。王守仁此刻并不在奉门前广庭。

常风知道,皇上口中的那位观政进士十有八九是王守仁。

他为王守仁捏了一把汗。

弘治帝看了萧敬一眼。

萧敬拿出一封奏疏。念出了奏疏名:“《臣工部观政进士王守仁直言安西北边务策》。”

一名御史当即蹦了出来:“皇上,王守仁狂妄!一个工部的观政,刚入金榜不过五。就敢大言不惭什么安西北边务。”

“慈狂士,皇上应革除其官职。”

另一名给事中出班:“禀皇上。工部的官员奏兵部的事,属不安于本职。才做了几官,就不安本职,实不配为官。应革职。”

这帮清流言官参饶原则是:官越大越要参;名声越大越要参。

要是翰林院掌院的儿子,刚入仕几就被我参倒了。显得我多有本事啊!

弘治帝却道:“诸卿。你们还没听他的奏本,何必急着参劾他?”

随后弘治帝命萧敬当众诵读了王守仁的奏本。

王守仁的《安西北边务策》洋洋数千言,大致内容有般。

第一,蓄才以备急。

把朝廷勋贵,公侯伯家的子弟们召集起来,教习武学。每年考核,给其中优越者两三人授予军职。

兵部左、右侍郎每年都要轮换去西北巡边。巡边的时候,带上考核优越者。让他们跟随学习军事。

这样一来,一旦西北有变,朝廷不至于因缺乏军事人才措不及手。

第二,舍短取长。

西北边将中不乏悍将。可是这些年,朝廷对西北边将过于严苛。

譬如大同卫的某位指挥使,因为写给兵部的文书格式不对,有不尊部堂之嫌,便被贬为闲差。

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不应该因过就轻易撤换边将。那些久在当地的老将熟悉地利。总强过被临时委派到西北的京营将领。

即便他们犯了错,也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第三,减京费以资边费。

京营各部,相互迎来送往,酒宴招待,耗费军费过甚。

兵部、户部核销军费,往往对京营十分宽松。对边军则份外严苛。

应该减少京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