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闹鬼的长官司(五千字章)(3 / 4)
常风朗声诵完此赋,心中感慨良多:人呐,的确是时也,运也,命也。
若不是九年前的那个秋夜,我卷入了凶险万分的废储、保储之争,又怎能攀上皇上这棵大树?
假如没有那个秋夜里的九死一生。我如今最多在锦衣卫里当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户。
不准此刻还在握着铁铲,在哪个罪官家的大粪坑里寻银子呢。
翌日。乾清宫大殿。
常风向弘治帝讲述了印江“鬼衙门”的异闻。
弘治帝听罢,若有所思:“你的对。连续四任长官被杀。定是那些蛮夷土司所为!”
“朕决定了,派你前往贵州,查清‘鬼衙门’的真相,正人心而靖浮言。”
弘治帝的决定大大出乎常风的预料:朱骥不管事,两个国舅是挂名同知。我这个左佥事是锦衣卫实际上的大掌柜啊。
去贵州查案,派个百户去绰绰有余。怎么把我派去了?
弘治帝似乎看透了常风的疑惑。
他解释道:“常风,朕让你去贵州不光是查案。更重要的是让你去推行改土归流。”
“此行,朕给你京营兵五千随校若那些蛮夷土司杀饶罪行暴露,狗急跳墙。你可就地剿灭之。”
“朕就不信。改土归流真就像文官们的那样,推行不下去!”
常风恍然大悟:原来是派我去推行改土归流!这或许是皇上给我的一道考题,考我有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常风的想法是对的。弘治帝的确在考他。
去年常风虽参与了治水。但他始终是作为刘大夏的副手前往的鲁西。
若此次常风能够作为钦差正使,在黔地彻底推行改土归流,证明自己能够独当一面。那弘治帝会委以他更大的重任。
弘治帝是个有理想的皇帝。历代先皇都做不到彻底改土归流,他希望在本朝能够做到。
常风叩首:“臣领旨!”
弘治帝道:“你可以自行挑选钦差副使。另外,思南宣慰使刘延在任六年,毫无作为,实在是平庸之辈。”
完这话,他转头望向侍立一旁的萧敬:“山西按察副使杨一清前几日到刑部交接几件重案,他还未离京吧?”
萧敬答:“回皇上。还未离京。”
弘治帝道:“让吏部给他挂牌子,升他为为思南宣慰使。”
思南宣慰使是从三品,杨一清等于官升一级。
且杨一清在山西只是按察使的副手。担任宣慰使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离成为巡抚“大封疆”只差一步。
常风道:“皇上英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