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随军生涯(2 / 3)

了。

不过长沙和江夏都是门户,一旦这两地有失,襄阳也肯定守不住的,想到这里,刘表也就释然了。

“罢了,若是长沙和江夏被敌军打破,这襄阳也只是一座孤城而已,长沙和江夏更重要,让张允和蒯越尽快去长沙吧,给蔡瑁送去我的手谕,一旦刘争进犯,务必守住长沙。”

“是,主公,我这就过去告诉他们。”

蒯良在收到了刘表的命令之后,立刻动身,去颁布刘表的命令。

而豫章郡,宜春县城内。

刘争率领自己的亲兵,从吴郡来到了宜春县城内。

一同到宜春县内的,还有好几营的兵马,以及老一届的军事学堂的学员们。

如今的军事学堂,已经有了三届学员。

第一届就是文聘这一届的学员,他们是训练最早的一批人,也是刘争缺乏人手的时候,教育的时间最短的一批人,因为普遍学员的年龄偏大,仅仅一年的时间,都全部投入到了军旅生涯之中去了。

文聘就是那些人之中的佼佼者,成为了一营之长,剩下的人,大多都是在六大营里充当屯长,甚至副营长之职位。

第二届学员,就是文聘的下一届学员,只不过这些人,是搜罗整个交州的人才,年龄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大的才有十六七岁。

所以并不是全部的学员,都能够直接毕业,在年龄不足十六岁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被刘争选择了留级,一定要学到十六岁,才能够离开学堂。

孙策,就是后面加入的第二届学员。

一共一百多人,这批人,刘争并没有让他们选择继续在交州的学堂里上学,而是让他们随军跟随,毕竟黄忠徐晃等人,不可能一直留在交州的学校里任教,他们除了是教授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刘争手下的武将。

在战斗发生的时候,他们肩负着代替刘争南征北战的职责,而那些军事学堂里的学员们,刘争让他们随军追随,一来是让他们更早的体验军事生活,二来也是只有跟着大军,他们才能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完成对自己的提升。

当然,去年刘争在交州招募了第三届的学员,只不过第三届的学员,年龄和身体素质都太差,还不足以随军,所以刘争让他们先在交州学习一年,等第二年再出来随军学习。

周瑜就是被刘争塞去了第三届的学堂里,不过周瑜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届跟着第二届的学员一起学习。

刘争考虑了一下孙策也在第二届的学生里面,加上大婚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已经厮混熟悉了,也就不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