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神舟计划(3 / 5)

舟计划在成功之前,是处于极度保密的状态,而且至于说什么时候成功,我们也是不知道了。”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凡是加入神舟计划的人,不但需要废寝忘食的工作,为神舟计划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对生活也将带来巨大的不便。”

“你一旦加入神舟计划,你在神舟计划成功之前,都无法跟外界联系,处于保密状态,甚至连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都无法联系,就仿佛你这个人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你觉得这样的代价你能承受吗?”石老静静的看着楚浩,他不愿意给楚浩增加什么太多的压力和烦恼。

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楚浩了,楚浩的才华毋庸置疑,是顶尖中的顶尖,但是其勤勉程度,简直可以用负分来评价。

他认识楚浩这么长时间了,说实话,正儿八经的实验,他就没见楚浩做过几次,并且这些都是在报告会上才做的,私底下,他压根就没见过楚浩做过什么实验。

甚至可以说,楚浩连论文都很少去看一眼,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楚浩宣称自己所研究出来的一切,其实早都已经藏在他的脑子里了,只不过在他想要的时候拿出来而已。

不过,这也更证明了楚浩的天资。

这么懒散,楚浩就在理论物理和材料学上取得了这么的成就,对了,还有在文学,以及在生物,数学,甚至就连文科的历史政治什么的,楚浩也有不少的认知,要不然怎么可能在高考中考到满分。

有时候,从楚浩偶尔暴露出的冰山一角,他自己都怀疑楚浩在其他学科上的成就,会不会跟他在理论物理和材料学的成就一样。

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他自己都下意识的打消掉,毕竟楚浩在理论物理和材料学的成就,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诺奖级的那个层次,不仅仅是材料学,连理论物理也是同样。

近些年来,对e型杂论的研究越透彻,大家就越觉得,楚浩似乎真的已经快要解开物理终极奥秘了。

可是有时候,一想到楚浩的那篇《少年华夏说》,他真的忍不住这么怀疑,因为《少年华夏说》真是一篇奇文,一片雄文。

有知名的国学大家,曾经评价楚浩这篇文章,称赞楚浩有状元之才,他虽然从三岁稚童开学学习国学,到现今已经一甲子有余,可是平心自问,他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楚浩坚定的点了点头,“我确定,我可以忍受这些。”

此时,他的语气还是这么的毅然决然,石老说的这些,他之前都已经想到过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真正让华夏人民挺直了脊梁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