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刺史、军政稳定(5 / 6)

(财政一把手)和都尉(军事、治安一把手)分管。

对汉灵帝的理由是“把下面的权力分开,以利于掌控”,为此邓枫专门带着小昭到偷偷跑到京城,在何皇后那里吹了半个月“枕边风”,又分别给了何进与张让一大笔上供,最终也办成了。

这一模式也是邓枫给将来治国弄得试验,毕竟,正常封建社会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县令、知府一把抓的行为实在太过于权力集中。

但未来那种各部分管又不可能现在实现,只能先试试简化版本,有问题再调整。

以上是郡兵,不管平时还是战时基本都是负责本郡防御,类似于现实社会的“国民警卫队”,骑兵和骑马弩兵在必要的时候也可能会调动,但治安步兵任何时候绝对不会动。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邓枫对整个并州的绝对掌控,但并不是邓枫最主要的势力。

邓枫手里真正的主力,是分别驻扎在雁门、云中、西河与晋阳的正规野战部队,包括骑兵10000。

其中三个边关要地各2000,由张辽(雁门太守)、黄忠(云中太守)和史阿(西河太守)负责,剩下的4000驻扎在治所晋阳。

15000长矛野战步兵、6000骑马弩兵,其中三个边关要地各有3000步兵与1000弩兵,剩下的6000步兵与3000弩兵也留在了晋阳治所。

整整31000精锐野战部队就是邓枫手里最大的底牌。

为了建设他们,邓枫耗空了并州府库以及下辖个郡县藩库,又把自己手里带来的黄金耗费了一半多,这才在一年时间里全部建成并装备、整训完毕。

当然这还多亏了后来征召以及自己投奔的一批人才。

其次是人才招募。这三年中,邓枫陆续招募了不少来自各地的人才,主要是以寒门出身的精英为主,少量因为各种关系而招募的世家子弟基本也是以象征意义居多。

现在,这些人中也有不少是原著中的名人,比如徐庶徐元直,他是主动来投奔的;郭嘉郭奉孝,这位是邓枫安排人到颍川招募的。

其他就没什么大才了,但林林总总也超过了100人,这些人有效保证了整个并州的行政体系运行。

邓枫正式任命陈宫为并州别驾,总览一州政务,邓枫从来都不是治国理政的人,他也看出来了,这位陈宫同志并不是很擅长军务,让他做军师明显不太合适,倒是政务完全是一把好手。

想想原著中,就吕布这样的武夫,手下地盘的管理竟然没出大事,陈宫这位仅有的高级文官绝对功不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