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合成化模块化的装甲师(2 / 3)
引火力,步兵团侧翼迂回,炮兵团火力覆盖...诸位指挥官,听着不错是不是?传统的三角师都是这么打的嘛。
但等你从师-团-营-连层层命令传达下去,再层层反馈上来,由师长协调各个团之间的战术,战机早特么没了,敌人援兵可能都到了。”
张弛猛地将代表装甲师的模型掰开,分成三部分:
“现在,用我提出的战斗指挥部模式。
师部在后方统筹全局,甲、乙、丙三个战斗指挥部前出,全师各单位以连级别拆分开来。
甲指挥部,由师里最强最精锐的坦克营、配属工兵连、突击炮连、步兵营组成,任务是正面佯攻,制造压力,吸引敌火力。
乙指挥部,由精锐的摩托化步兵营加强若干个坦克连、自行炮兵连,利用地形掩护,秘密机动到敌侧后薄弱点,主攻突破。
丙指挥部,率领剩下的各个连、营,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堵漏或扩大战果。”
说完,张弛双手一合,做了个怀抱的手势:
“或者,如果地形开阔,直接玩双主攻的钳形攻势。
甲、乙指挥部,各带一个合成战斗群,从左右两翼同时猛插敌纵深,撕裂其防御体系,丙指挥部负责掩护侧翼和清扫残敌。这才是我们装甲师该有的打法,快速、灵活、致命。
让敌人顾头不顾腚。”
张弛很清楚,这种的模式的好处就是快速适应战场变化,减少传统的固定大编制的僵化问题,提高指挥弹性。
而白鹰后来在其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信息、情报能力,提出了c3i体系,并搞出了旅级战斗队(bct)模式。
而大毛则在解体后,终于意识到了大编制的臃肿,开始搞合成营战术群(btg)模式。
可以说有张弛这个穿越者在,他有自信让国防军在建军思路上,不落后,反而处在世界前沿。
但‘任务定制化编组’的缺点也很明显,对基层军官和军士的要求贼高,他们得懂配合,会临机决断,不能是只会喊“跟我冲”的莽夫。
在军官学校和军士学校培养能力有限的现在,也只能先在装甲师编制中进行试点推广。
就当国防军的精英训练营了!
“讲完脑子(指挥部),再说说肌肉。”张弛话题一转,指向编制图下方,“重装甲师的核心突击力量之一,摩托化步兵团。3600人,编制参照甲等步兵师的摩托化团,但火力——”
他故意拖长了音调,嘴角勾起一丝笑容:“大有不同。”
“火力支援营,装备的不是普通榴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