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北边送来的古董真不少(2 / 3)

那专注的神情,与他平时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猛将形象判若两人。

片刻后,白明辉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专家遇到真货的兴奋光芒,语气肯定地说:

“阁下,这东西,不是市面上能轻易淘换来的。看这青花色料,这缠枝莲的画法,这胎釉的老熟劲儿...绝对的官窑。

而且是明早期,永乐、宣德年间的东西,这品相,这器型...价值连城。”

张弛点点头:“眼力不错。接着说,猜猜谁送的?”

白明辉嘿嘿一笑:“看这包装木盒上残留的印记,还有这物件本身透出的那股子‘京味儿’

八成是北面有人孝敬您的吧?是不是还说是‘祖传’的宝贝?”

“没错。”张弛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对方信誓旦旦,说是家传了十几代。”

“家传?”白明辉嗤笑一声,带着点行家的不屑,“依我看,这玩意儿,十有八九是这十几年里‘起坟’起出来的。”

“起坟?”张弛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眉头微挑。

“对,‘起坟’。”白明辉压低了些声音,带着点神秘,“说白了就是刨自己祖宗的坟。您想啊,满清亡了之后,那些铁帽子王、八旗贵胄,多少人家道中落?

坐吃山空,又没营生本事,怎么办?维持体面要钱,抽大烟要钱,养姨太太更要钱。可家里值钱的玩意儿卖得差不多了,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地下了。

祖宗坟里那些陪葬的好东西,就成了最后的‘家底’。”

干的多了,白明辉颇有点自学成才的意思,他掂了掂手里的梅瓶:“像这种级别的官窑重器,当年不是御赐,就是王府定烧,寻常人家不可能有。到了满清的时候,多半是被宫里赏给某个得宠的王爷、贝勒的,死了就跟着埋进去了。

后来子孙不肖,日子过不下去,又不敢明着说去盗墓,怕丢人现眼,坏了祖宗名声。怎么办呢?就找个由头,说是风水不好要迁坟,或者坟茔年久失修需要‘起’出来重新安葬。

这一‘起’,里面的宝贝不就‘顺理成章’地重见天日了?然后转手一卖...嘿嘿,这行为,跟我们这些...呃...那些土夫子,本质上也没啥大区别,都是挖坟掘墓嘛。

只不过他们挖的是自家的,说起来稍微好听点罢了。”

张弛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讲得好。白明辉啊白明辉,你这‘发丘中郎将’的名号真没白叫。

这学问做的,够深入。我看你以后不当将军了,开个古董行或者去大学里当个客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