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在线招人年薪百万(1 / 6)
在某知名网文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很适合形容当下二人的感受。
“如今你才是飞升境,眼界还窄,见我如井底之蛙抬头见月;等你哪天侥幸跻身十四境了,见我就如一粒蜉蝣见青天。”
越是外行,像记者这些,压根捕捉不到这句话的信息量。
不就是指挥了一下要怎么变轨吗,这和其他的控制中心有差吗?
他们对林燃牛逼程度的判断来自整个庞大登月工程本身,居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搞定了。
从宏观层面意识到,林燃在航天工程领域是不亚于数学领域的天才。
外行能看到的也就止步于这个层次了,他们捕捉不到这样的细节。
越是内行,像张朝阳这种物理学博士,听到之后以为是有现成代码计算出来之后再由林燃来念出来,做个转述,虽说指挥的井井有条也挺牛逼的,但也就这样了。
但内行到吴伟仁这个地步,那么光是这一句话所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复刻阿波罗登月工程本身。
这简直就像是一座冰山,冰山下蕴含着更为恐怖的利维坦怪兽。
“我说怎么我们说好提供我们的轨道计算软件给他们用,他们说暂时不用,我还特意找了林教授,说nasa开源的那套通用任务分析工具,做事后分析还行,你要真想拿来在地月轨道变轨里用上,它的风险很高。
我们的分析工具好歹也用了这么多年,当时林教授婉拒了,说暂时不需要。
我以为是他们基于gmat做了二次开发,结果没想到.”
吴伟仁话都没说完,他已经不知道要怎么来形容这件事了。
nasa有一套名为gmat的多任务开源系统,支持从低地球轨道到深空任务的轨道计算,它包含了真实世界对象的模型:飞船和推进器。
然后还有名为stk的商业软件,绝大部分的nasa任务使用stk进行轨道规划和模拟,结合gmat和其他工具。
很明显开源的能用,但程度有限,像登月这么重要的任务,依赖开源等于找死。
吴伟仁之前不知道林燃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是打算自己在gmat的基础上重新造轮子吗?
可问题在于,你连我们现成的鹊桥都不愿意用,觉得会耽误时间,那重新造轨道计算软件不是更费时间?
这玩意不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那还不如开源呢。
像欧洲的阿丽亚娜5号首次飞行就因为轨道计算的软件错误而以失败告终。
1999年nasa的火星气候轨道器变轨失败,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