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什么技术复刻爱好者怪癖!(2 / 6)

航天内部有很多人对阿波罗登月相关的技术着迷,其中想要复刻土星五号的人是最多的,其次就是f-1火箭发动机。

张小强也不例外,在复刻成功f-1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得在这基础上进行优化。

在2010年代,nasa与承包商合作开发了f-1b发动机,把推力提升至180万磅,采用现代制造技术。虽然最终f-1b没能实装,但未必这不是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张小强觉得有可能是nasa太菜了。

在和林燃合作过之后他愈发这么认为,和林教授比起来,nasa实在太菜,菜的没边了。

“这个我们得讨论。

不是,我还是很难想象,林教授就带着你们这点人,顶天几百号人,两个月时间就把f-1给复刻了?

nasa又是复原又是拆解的,都没做到,你们这做的也太”

贾勇憋了半天才憋出来剩下那半句:

“也太容易了吧。”

张小强知道贾院长所说的nasa是怎么一回事。

2013年,nasa从库存里找出一台序列号为f-6049的f-1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因为故障而从未使用过,

nasa通过结构光扫描技术创建cad模型,试图复刻f-1发动机。

尽管nasa对外宣称,我们只是为了深入了解f-1发动机的技术细节,想要评估现代分析技术对性能提升,比如燃烧稳定性和推力,的潜在影响,并不是想要复刻。

我们不是复刻,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造出更强大的发动机。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妥妥障眼法,说白了就是为了不让外界怀疑,现在的nasa,或者更准确来说现在的阿美利肯航天产业已经做不到复刻f-1了。

贾勇还没等张小强回答,他就自言自语道:“不是,这份报告是真的吗?

nasa有rocketdyne实施的所谓f-1生产知识保留计划,留下了20卷技术文档,就算林教授把这20卷技术文档从nasa那拿到了,也没这么快吧?

我们都是老航天人了,很清楚复刻f-1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

现在的技术和60年代比起来进步了,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进步了。

但这种进步对于技术复刻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林教授要做到两个月复刻f-1,那得对f-1每一个缺陷容忍度都掌握了,这是人能做到的吗?”

所谓缺陷容忍度是指,工程和理论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