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顶级外援(3 / 7)
半年搞定燃烧一号,半年完成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成功入轨,首先不谈现在大家猜测的到底有没有的新型模拟方法。
我估计有,有是重大威胁,别人靠数值模拟就能做到你现实地面点火测试的效果,那成本能节约多少?
开发效率能提升多少?
可复用性有多高?
光是想想就足以让那些投资了民营航天机构的投资人心在颤抖,因为别人用ibm计算机,你拿算盘和纸笔,这效率差的太大,几乎就是打不赢的一场仗。
除非阿波罗科技不打算做可回收火箭。
但可能吗?人家都提了,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考虑到要造可回收火箭,所以才不要助推器。
另外,就算没有这样的方法,就算是运气好。
那半年运气好,能完成设计和生产,也充分证明了燃神带领下的阿波罗科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之强悍。
是其他民营航天机构所没有办法媲美的。
现在据我所知,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挖人,毕竟阿波罗科技应该没有签很多的竞业协议。
初创团队没钱去签竞业协议,能挖就挖,只要锄头挥得勤,就没有挖不动的墙角。
另外投资机构们,就我了解到的情况,要么要求撤资,不玩了走人。
毕竟你想战胜阿波罗科技,难度有点高。
要么就要签对赌,对赌要求是你得在阿波罗科技之前搞定可回收火箭,如果不行,那公司得连本带利地回收投资人手里的股份。
所以现在这些创始人都面临两难局面,无论投资人选择a还是b对他们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前者是立马死,后者是晚死。
然后挖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在对方士气正盛的时候去挖人,哪有那么容易。
就像你想去挖长征火箭的核心研发团队,人家有编制干的又是核心业务,哪有那么好挖。
总之古话说叫一鲸落而万物生,现在国内民营航天领域的局面是一鲸起而万物死。”
现实中吵的沸沸扬扬,互联网上讨论的愈发热烈。
申海教育口开例行的会,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负责主持。
林中清那叫一个得意洋洋,这段时间,感觉底气都更足了一些。
开会间隙,坐在林中清边上复旦的校长金利低声道:
“老林,申海高校一家亲。”
“不是,申海高校一家亲?我怎么没听说过啊?”林中清听到之后内心警铃大作。“我们不是围绕谁才是申海top1,华国top3争的不可开交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