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钟元常进策有功(上)(3 / 5)

表露我的忠心是另一回事。”

贾穆至此,彻底明白了贾诩入宫觐见天子的原因。

贾诩的整番话,简而言之,就是在说,不管他提前把李傕、郭汜将生内斗此事告诉天子有没有用,也不管天子遣大臣说和有没有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借此机会把他的“忠心”向天子表露出去,让天子和朝中的大臣知道,如此,便足够了。

换言之,李傕、郭汜内斗将会掀起的血雨腥风,他压根就不在乎,将会有多少的人因此而死,他也不在乎,他在乎,且唯一在乎的是,他能不能够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长安大乱中继续保全住他的性命。

贾穆说道:“阿父之意,穆已明了,阿父用心良苦,这是在为我家找另一条后路啊!”

此话说的半点不错。

相比往弘农郡投张济或段煨言之,如果把投张济、段煨看作是近期的一条后路的话,那么向天子表露忠心,使朝中大臣们尽知,即是贾诩为其寻找的一条长期的后路。

却是李傕、郭汜兵强马壮,远胜於张济、段煨,都不能成事,那么张济、段煨两人显然更是不能成事,故此投张济、段煨只是权宜之计;长远着眼的话,真正的后路还是得从天子这里,抑或用贾诩说的话,还得从“义”这里找。只要把向天子的忠心表露,大义不失,那么早早晚晚,贾诩相信,终是能够再给他找到可靠的附身之所的。

“利”和“义”,这两点,贾诩向来看得透彻,跟着董卓、跟着李傕,这是为了近期的利,而在此期间他一直对天子都很恭敬,而且也的确帮助不少朝中大臣避免了杀身之祸,又在主管选举的尚书任上时,他也确实是擢用了不少名族子弟,这些则是为了长远的义。利是实的,是近期的,义是虚的,是长期的,利、义兼得,才为真正的谋身立命之道,却也不必多说。

只说贾诩,便就求见李傕,向李傕请求进宫,向天子谢恩。

李傕笑道:“先生,天子授任先生为宣义将军的诏书,是因为我的表举而下,先生为何去谢天子而不谢我?”

贾诩恭恭敬敬地说道:“明将军厚恩,诩自要谢,然而身为臣子,既得朝廷授任,皇恩亦不可不谢,此是礼也,礼不可废。”

贾诩的全家老小都已经搬到了营里,李傕倒也不怕他跑了,听得贾诩此言,又知他一贯来在长安朝中的作风就是如此,便允了他的请求,派了队兵士护送他进宫拜谢天子。

入到宫中,见到天子,贾诩果把李傕、郭汜两边将要发生内斗此事,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奏报给了天子知晓,说完,微微抬头,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