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走马学校射营中(上)(5 / 7)
攻河南尹之意,只是后来,应是因张扬、张郃兵败北遁,最终张济没有发起这场攻势。
荀贞稍作忖思,赞成荀彧的意见,说道:“文若此言亦不错。”问道。“文若,那依你之见,该做些什么样的相应部署为是?”
荀彧说道:“一则,阿兄现已正式把幕府治所迁到了昌邑,从阿兄来到昌邑的步骑兵马计达万五千之数,不妨从中择精卒三到五千人,调驻陈留郡。这样,既可进一步地镇压郡中,以慑不服,及防备冀州和河内郡扰边,也可在河南尹突遭战事的情况下,及时地驰援河南尹,同时较之把兵马直接调驻河南尹,又能节省不少转输粮秣的路上损耗,一举三得是也。”
荀贞现下在陈留郡的驻兵两千左右。
两千兵马,镇戍一郡,按理说该是绰绰有余,可陈留郡的状况有点特殊。
首先,陈留郡西边的南部与河南尹接壤,北部与河内郡接壤,西北边界距冀州的邺县不远,其郡西的整体形势并不安定。
其次,张邈在陈留郡为长吏多年,其人虽无特别的才干,然对待士人甚是宽厚,扶危济困,不愧他当年“八厨”之一的名号,因而他在陈留的名声不错。陈留郡的士人、豪族,时至於今,私下和张邈通书信的为数仍尚不少,换言之,境内实际上是存在隐忧的。
——袁绍之所以把张邈、张超兄弟弄到邺县去,如前所述,一个缘故也正就是因为此点。
再则,陈留和东郡两郡是兖州诸郡中最晚被荀贞拿下的,荀贞现对这两郡的掌控都还较为薄弱,虽然荀攸从这两郡征辟了十余士人入州府,但十余人说实话不多,而且荀攸原本征辟的不止十余人,还有四五人,却是拒绝了荀攸的征辟,故而荀贞在陈留的统治基础犹尚不稳。
是以,两千的兵马驻扎,尤其随着河南尹可能即将会出现大的争夺战事,渐渐已显不足。
往陈留郡增派驻兵,是早晚的事儿。
既然是早晚的事儿,那么何不干脆现在就增兵过去?不费什么事,只是把需做的事情提前做了而已,并且如荀彧所说,还能起到守边、增援河南尹的作用,确是一举三得。
荀贞便就同意了荀彧的建议。
荀彧接着说道:“二者,阿兄遣赴洛阳的后续援兵已到洛阳,这批援军的将校多与徐荣不相熟,这批援军的兵士也是分别来自不同的州郡,且有黄巾降卒,平时尚可,一旦出现大战,或有可能会出现指挥不协、配合不力等现象,因彧以为,宜檄令徐荣,命他趁现下无战之时,多与诸将熟悉,多熟悉诸将部曲,多使先后抵达洛阳的诸部联合作些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