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孔德信报刺史病 荀贞再表孙文台(11 / 15)
到诸方的默认,还有一个前提。
这前提自就是荀贞、孙坚刚击败了董卓,光复了洛阳,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声明,而且也向天下宣示了他两人强大的武力。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个前提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孙坚既成为了豫州刺史,颍川太守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孙坚询问荀贞的意见,问荀贞谁最合适来接替此任。
荀贞知孙坚这只是客气之言,为了能长期地和孙坚保持同盟关系,荀贞甚至都不让乐进继续待在颍川了,又怎会对颍川太守的接任人选说三道四?
——荀贞请孙坚表乐进为下邳相,一个是因乐进的资历,不管是从吏职的高低来说也好,还是从他跟随荀贞的时间长短来说也好,他现下都足能为一郡太守了,再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乐进若是不掌兵倒则罢了,问题是他掌管着颍川的郡兵,手下几千人马,如继续把他留在颍川,即使不会引起孙坚的反感,势必早晚也会引起孙坚帐下一些人的不满,所以为了长远的盟约关系考虑,荀贞主动提出了把乐进从颍川调走,改迁下邳,也算是一举两得。
——却是说了:荀贞和孙坚的关系这么密切,难道荀贞就不能把乐进留在颍川么?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真是不能。荀贞、孙坚他两人如各自没有现在的这个地位,那以他两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他两人间大概不可能会有什么冲突出现,可他两人现在各居高位,手底下各有一个团体,那么即便他两人关系再好,到了一定程度,也比不过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利益冲突的出现,荀贞及早地把乐进调走,却是明智之举。
因是之故,荀贞婉拒了孙坚,不肯对颍川太守的接任人选说一个字。
也确如荀贞所料,孙坚的这个“询问”的确也只不过是客气罢了,见荀贞不肯提出人选,孙坚遂也就不再客气,乃表朱治为颍川太守。
孙坚帐下多的是武夫,大多人出身不高、文化修养很低,出身好点、有文化修养的屈指可数,黄盖是一个、程普是一个,朱治也是一个。
黄盖不用说,虽年少家贫,然乃是黄香之后,可谓名族子弟,早年在郡中做过郡吏,被举过孝廉;程普也做过郡吏,但没有被举过孝廉;朱治家在丹阳,其族在县中也算是个右姓,他在县中做过县吏,也曾被举过孝廉。
此三人中,黄盖、朱治都是孝廉,有了这个政治上的出身,他两人按理说都是有资格来当颍川太守的,不过黄盖从孙坚日短,而朱治是久从孙坚了,故而孙坚选了朱治。
而且从现有的吏职上来看,也是朱治合适。
朱治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