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 千里行(4 / 9)

投入到了国岳电瓶车一号的研发中。

他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太阳能板与电瓶车的集成方面,团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太阳能板的体积和重量与电瓶车的整体设计很难协调,而且充电效率也达不到预期。

李工看着测试数据,无奈地对张岳说:

“张总,这太阳能板和电瓶车的匹配问题太难解决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根本无法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

张岳并没有气馁,他鼓励道:“李工,别灰心。

咱们换个思路,重新设计太阳能板的布局和结构,同时优化电瓶车的电路系统,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在张岳的鼓励下,团队成员们重新振作起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佳的集成方案。

太阳能板不仅完美地融入了电瓶车的设计中,而且充电效率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在车身材料和电池的选择上,团队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优化。

他们采用了新型的复合材料,既保证了车身的坚固耐用,又减轻了重量。

电池则选用了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续航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国岳电瓶车一号终于研发成功。

当第一辆样车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它外观时尚,线条流畅,车身小巧轻便,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烁着科技的光芒。

张岳亲自试骑了一下,感受着电瓶车的平稳行驶和快速充电的便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工,你们干得太出色了!这国岳电瓶车一号绝对能打败亚迪电瓶车。”

然而,在正式量产之前,张岳决定先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市场测试,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

他们在几个城市设立了体验点,邀请消费者免费试骑国岳电瓶车一号。

没想到,在市场测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消费者反映,电瓶车在爬坡时动力不足,而且太阳能板在阴天时充电效果不佳。

张岳得知后,立刻召集技术团队开会讨论。

他严肃地说:

“这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不能让它们影响到咱们产品的正式上市。”

技术团队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改进工作中。

他们对电瓶车的电机进行了升级,提高了动力输出。

同时优化了太阳能板的充电算法,使其在阴天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充电效率。

经过一番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