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京城破,孤誓为皇兄报仇(3 / 7)

是这个歼灭战的规模,远不如历史同期那么大。

但再算上完颜宗望临死前诈死示弱诱敌、野战反击种师道那一战,那场宋军也折损了好几万精锐,一进一出都算上,宋军的总损失规模并不比原本历史少多少——当然变化还是有的,因为赵子称的蝴蝶效应,金兵的损失也多了很多。

尤其跟种师道反击决战那一次,金兵嫡系精锐也战死了好几千人。再加上之前第一次汴京守城战时金人的额外损失、赵子称突围造成的损失、赵子称去京东东路时干掉完颜鹘懒的一千二百人奚兵。

林林总总全算上,金人至少比历史同期多死了五六千女真本族精兵,外加至少五六千汉兵、契丹兵、奚兵。全算起来,金国的战兵死者也多了至少一万来人。

所以完颜宗翰集结东西两路主力、全部拧成一股绳来到汴京再战,也只能抽出八万人了。原本以金国的实力,估计能抽出十万之众打一场灭国之战(第一次南下时,光东路军就六万了)

另外,还有一句题外话必须说——原本历史上,种师道就是在金兵两次南侵汴京的间歇期病故的,虽然不是完全自然死亡,多少有羞愤导致病情加重而亡的因素。

但这一世,种师道因为被赵桓逼着进兵、中了完颜宗望临死前的诈死诱敌计,败得如此憋屈。所以回来后不久,仍然伤病忧愤而亡。

当时种师道本就在败退时受了点轻伤,又叠加情绪上的极度悲痛悔恨。他的心态,大约也跟重病期间被李隆基逼着出潼关跟安史叛军决战的哥舒翰差不多。

本时空的种师道死后,西军剩下的人之所以离心离德,完全不想给赵桓卖命,也多有这方面的因素考虑。

很多将士都义愤填膺,把赵桓逼迫进兵的瞎指挥,视为跟李隆基一样的愚蠢行径。狗屁不懂的沙比皇帝就特么爱瞎指挥!

而既然当年李隆基瞎指挥之后,就罪有应得遭遇了马嵬驿兵变,没人愿意保护李隆基逃到蜀地了。那他赵桓凭什么再让西军卖命保护他?这种弱智也配让人效忠?

西军残部不敢直接明着抗旨,但出工不出力绝对是做得到的。甚至可以说,西军最后的残部,在见死不救这一点上,做得比赵子称还彻底。而且凭良心说这也是赵桓自己瞎折腾瞎微操应得的下场。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靖康元年的九月初,金兵终于再次包围了汴京城——至少是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完成了包围,而西边和南边暂时还没围上。

李纲已经被赵桓派去别的地方了,赵桓急急忙忙让其他执宰重新组织防御,但是宋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