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怂帝只想乘胜求和(5 / 8)

暗亏,他们打算卖国的尺度倒是稍稍降低了一些。

原本历史上,大宋朝廷要想议和,这一次还得给金国割让河北河东三路的土地,直接把黄河以北的国土都卖了。

而后来金国之所以二次南侵,找的借口也都是“宋国虽然签了条约要卖黄河以北三路土地,但实际上没有执行,河东路的王禀仍然在死守太原不肯投降,所以要再南征惩罚违约之国”。

但这一世,既然跟金人据理力争到了这步田地(物理也是理),李邦彦白时中虽然还是不太相信赵子称会行刺完颜宗望至重伤,但也愿意给个观察机会,万一是真的呢。

在李邦彦等人看来,事情多半是赵子称吹牛,或许他都没深入金营深处,就提前逃回来了。

要不是那两颗金人猛安的人头被带回来报功了,李邦彦甚至连赵子称和金人厮杀这个事实本身都不信。

所以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争取在一两个月内,逼迫金人达成合议退兵。期间可以答应给金人钱财粮草,但不能答应割让土地。拖一拖看看金人反应,确认完颜宗望到底有没有伤势越来越重。

赵桓思前想后,觉得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重新启用之前被罢官问罪的赵良嗣,让赵良嗣负责接待可能来的金人使者——赵桓是不敢再往金营派使者了,已经闹那么大了,太危险了,就留在汴京城里等金人主动上门开条件吧。

……

赵桓等金人开条件的同时,赵子称回到了汴京城内临时给他安排的住处,血战突围之后,他也急需休养,就带着岳飞等心腹一起住了进去,每日好吃好喝调养。

至于杀出金营的事迹,赵子称没有刻意宣扬,因为皇帝赵桓后来也派人来关照,希望他暂时别声张,以免彻底扫了金人面子、让金人下不来台没法和谈退兵。

很显然,这个要求就是李邦彦、白时中为赵桓想的。他们也怕金人失威过于严重后、会急于证明自己,非要再立威,结果打成不死不休的局面。所以,还是别在公开场合羞辱金人太甚比较好。

既然皇帝有这个要求,赵子称当然也不可能公然抗旨,于是他就没有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的惊险事迹,也没有再跟汴京的文官结交、卖弄。

但饶是如此,关于赵子称神勇、宁死不屈据理力争的消息,还是渐渐在汴京城守军,乃至城外的西军援军当中传开。赵子称在军中的威望和美名,就这么潜移默化绵绵泊泊地慢慢增长着。

要想彻底瞒住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天汴京城头有太多将士看到赵子称等三骑浑身浴血杀气冲天地飞奔回城,那股气势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