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改元靖康,快请秀国公跟金人谈判(4 / 6)

军的姚平仲习惯了大宋历来“以文御武”的传统,就想找朝中高层文官执宰投靠、甚至是直接上书皇帝,希望给他机会独走、单独进攻金军、劫营建功。

偏偏大宋的情报保密工作稀烂,有什么计划还没实施就漏了个底掉。虽然后续整个作战的过程跟原本历史略有出入、应该也受到了蝴蝶效应影响,但最终结果总的来说还是“守城勉强能守住,但反攻全都打得稀烂,损兵折将”。

姚平仲的反击部队不说是全军覆没,至少也是折损过半,被攻毁数座营寨,士卒死者过万,伤者难以计数。

左右各折腾了一次之后,损失颇重,赵桓终于清醒,再也不敢乱信姚家军。而李纲也因为姚平仲的反攻失败、被连累背锅,被再次降职处分。

投降论走不通,速胜论也走不通,只能回到持久战,

跟金军结硬寨打呆仗、靠围而不攻消耗金兵。

整个二月间,宋金两军就在汴京周边相持消耗,赵桓天天幻想着金兵撑不下去了自行退走,但事情的发展却不遂他的愿。

于是,刚刚消停了个把月的主和派,又开始撺掇赵桓,主动派出使者向金人求和,给金人一点面子换取金人借坡下驴退兵。

因为李纲被姚平仲牵连降职了,赵桓身边确实缺乏足够分量的主战派拒绝和谈,怂了的赵桓就绕过李纲私下派人去接触。

结果原本都已经心虚的金国,一看赵桓先派人来谈、弱了气势,金人顿时又抖起来了。完颜宗望非常霸道地直接把宋人使者赶走,说宋人皇帝没有诚意,至少派个亲王为质参加谈判、保障谈判结果顺利执行。

而金人之所以要人质的理由,说起来倒也有几分歪理:金人觉得之前为了燕云问题和“双方不得接纳对方降将”问题,宋人已经违约在先,所以这次再想谈判,不给人质保障条约执行,大金国就懒得跟宋人谈了,反正他们认为宋没有信用可言。

怂不可言的赵桓听后,居然觉得挺有道理,认为确实该派个亲王去,然后就是一番鸡飞狗跳。

赵桓那些弟弟当然一个个都不想去送死,饶是赵桓想尽办法差人去、比如送赵构去,但赵构也被退回来了——历史上据说是因为赵构进入金营后看起来不像个皇子,所以金人以为赵桓弄了个假货来凑数。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个重要的蝴蝶效应终于开始发挥作用。

在一开始讨论人质和谈判使者问题时,就有重臣提醒赵桓:“官家何不考虑召回丁忧的鸿胪寺少卿赵子称,赵子称丁忧已将期满。且原鸿胪寺卿赵良嗣因罪被免,鸿胪寺卿之位出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