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女真人(2 / 3)
摇了摇头,“是为父心急了,不过生意之事,不可怠慢!”
说罢,他转头看向张佳玉,“张小兄弟就在府上落脚,玩几日再往北去?”
张佳玉摆手:“不用,我找个客栈住一晚,明日一早就走,差不多一个月我再回来喝董大哥的喜酒!”
董柏年也不强求,几人便在路口分别,张佳玉找了一家还看得过去的客栈便去投了宿。
翌日一早,张佳玉便收拾行囊离开了开原,他也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只漫无目的朝北而行,北国风光同南边的确不同。
南方烟柳画桥,稻浪连天,运河上商船如织,茶楼酒肆里丝竹不绝,即便是冬日,也不过薄雪点染亭台,寒梅映着白墙黛瓦,处处透着精致与温润。
可辽东这儿却是苍莽天地,山势如铁,林木森然。
眼下已是春日,可残雪仍覆着黑土,枯草间偶见新绿,却显得格外倔强。
风如刀割,不似江南熏风拂面,而是裹挟着塞外的寒意,吹得人面皮生疼。
散落在广袤土地上的村落多是低矮的土墙茅屋,炊烟笔直得刺向浅灰色的天空,毫无南方那种氤氲缠绵的韵味。
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官道渐渐变成土路,偶有驿卒或商队经过,马蹄踏起的是黑褐色的冻土碎屑。
每隔十几里,能见到明军的屯堡,土墙上插着褐色的旌旗,戍卒们裹着破旧的棉甲,在寒风中缩着脖子烤火。
再往北,屯堡渐少,取而代之的是女真部落的聚居地,木栅围成的寨子,里头是桦树皮搭的简易窝棚,窝棚里传出狗吠和孩童的嬉闹声,却也让张佳玉心生戒备。
他正想着要不要绕行,或者就此打道回开原时,便见其中一个窝棚里有女人走出,见了他一人面露疑惑,上前用女真语说了句什么。
张佳玉茫然地摇了摇头,手却已是摸上了腰间。
那女人并未发现异常,蹙了眉头想了想,继而用不熟练的汉语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的?是大清皇帝让你来的吗?”
张佳玉摇了摇头,回道:“不是,我就是路过的。”
“路过?再往北就是罗刹国了,你要去罗刹国?”女人说起罗刹国时候,脸上明显多了几分警惕。
“我不去罗刹国,我从开原来,看看这儿的风光。”张佳玉道。
“开原?”
二人的谈话声将屋中男子引了出来,这人长得人高马大,张佳玉估计,怕得有六尺多高(宋元明清一尺为31-35厘米,六尺约有两米不到)。
“怎么了?谁来了?”男人说的也是女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