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零七章 筑城永乐(4 / 5)

、石堡、乌延至长城岭置六寨,自贝旺川、稜美、默特寺、置围、罗怕克川川、布尼雅堡置六堡。

寨之大者,城围九百步,小者五百步,一寨用工十三万余。

堡之大者,城围二百步,小者百步,一堡用工万三千。

由此可知官家打算下血本,以永乐城作为根本之地,逐次进取横山。

圣旨由内侍张禹勤送抵,同时作为徐禧出兵横山的监军。为了指示进一步下达军中,同时官家还口谕徐禧,今既同预总兵,要在拊御士卒,均甘苦,平赏罚,力行前日垂拱之言,伫待奇绩也。

徐禧,张舜举得到了官家圣旨,当即召集鄜延路众将宣布下达筑城永乐,攻取横山的朝廷大战略。

哪知甫一宣布,却遭到众将群起反对。

鄜延路诸将皆道,昔朝廷从泾原路出,可以得熙河路,环庆路两路兵马随时支援,但从鄜延路出,其他各路如何配合?

这又回到五路兵马各自为战的局面。

同时河东路面对辽国压迫,根本无力出一兵一卒支援。

不仅是出横山的战略,得到了众将反对,同时筑城永乐的选址问题,也遭到了众将反对。

永乐城在米脂川之西,宥州之东,附横山之助,两面皆崇山峻岭,唯有一条路可通车马。筑城此处,固然有优势,但也是党项人的必争之地,同时城中没有饮水,只有无定河的湿滩,时不时泛滥一下,供水极不稳定。

老将曲珍直言道:“永乐地处死地,城中无井泉,唯靠湿滩取水。当年范文正公都不敢在此落子,经略使是要用将士的血灌城么?”

面对众将一致反对,李舜举,徐禧也是面色难看至极。

在歇息时,李舜举问道:“徐经略,为何众将反对至此?”

徐禧道:“我上任不过两月,这些将领都是种师道的旧部,我不能服众。”

李舜举道:“既有皇命在身,何必理会众人?”

徐禧看了李舜举一眼心道,我还要你教我办事。

徐禧回到厅中当即取出天子御札,鄜延路众将见是天子亲自授意计划,当下不敢再言。不过仍有数将言道:“城永乐城必死!”

徐禧见此唯有将这数将关押,等战后再听候发落。

数将被押出厅后相顾笑道:“徐经略相公实自罹其害。”

最后通过计划上奏,天子同时下御札,让沈括移行辕至延州坐镇,同时各路兵马配合鄜延路行动。

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一句空话。

宋军占据天都山后,泾原路,熙河路,环庆路随时可抵此合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