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皇后娘娘会应吗?(2 / 3)

或者只是奔着相貌去挑人,因而疏忽了王妃的品行,那可就麻烦了。

山高皇帝远,封地的王府若是有一位品德有瑕疵的王妃,再把肃王本人给迷个团团转,真就是连个能弹压的人都没有。

张太嫔担心儿子的府邸会被这样的女人把持,搞的乌烟瘴气,所以想求薛太后一个恩典——

请薛太后下旨,从六局这边拨几个女官,去肃王的封地帮着选选人,等肃王妃和肃王次妃的人选都有了,再由负责此事的女官们对她们进行品德与规矩方面的教导,等大婚之后,再把女官们接回京师。

先皇的子嗣虽然遍地开花,但是宠爱却非常集中。

总的来说,终宣成一朝,能称得上宠妃的人满打满算就两个:前期端肃皇贵妃郑氏,中后期惠妃柳氏。

由于这种高度集中的宠爱,而且不论是端肃皇贵妃郑娘娘,还是惠妃柳娘娘,都不属于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妃——

她们既不会劝导先皇平分雨露,更没有心情温柔小意的对无宠嫔妃们嘘寒问暖播种爱。

所以先皇后宫的仇恨值也很集中。

大致就是前面几年的嫔妃对皇贵妃郑娘娘又恨又惧,后面二十几年的嫔妃对惠妃柳娘娘又恨又惧。

在这种另类的平衡之中,先帝的其他嫔妃反倒是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团结。

当然,有第一位皇后涂娘娘因杖责郑娘娘被废的事情在前,大家就是再团结,也不敢一块去害郑娘娘或者柳娘娘,顶多就是抱团取取暖而已。

托这份抱团取暖的福,就连张太嫔这位先皇时期的昭仪主子,也可以在先帝朝那一众的皇妃、皇嫔之中与时任皇后的薛娘娘混个眼熟。

等到大家都认了命,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从郑娘娘或者是柳娘娘那儿抢来先皇的宠爱了,嫔妃们彼此之间就更亲厚了。

如果说在宣成朝的嫔妃眼中,宠妃郑娘娘和柳娘娘都是大奸大邪、令人望之生惧的人物,那永远都是一副笑面,待她们也是又关怀、又和煦的正宫皇后薛娘娘,就是难求的千古贤后。

进了慈宁宫,张太嫔就抹着眼泪跟太后娘娘诉苦:“娘娘知道的,妾就肃王这么一个儿子,若是叫他被柳氏那样的人给迷住了眼,妾日后就是去,只怕都去的不能安心。”

薛太后让宫人给张太嫔打了热水、拿了巾帕,让她:“快擦擦,儿子都要娶亲了,还是这样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让小辈们看了笑话不说,年节哭天抹泪,说些去不去的话吉祥?”

张太嫔净了脸、收了泪,赶紧站起身跟薛太后请自己失仪的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