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自然流(大结局)(6 / 7)

的滚雪球领域。

互联网世界最讲究“赢家通杀、弱者全死”,自然是马太效应的最重灾区。

但顾莫杰不这么看。

梅特卡夫定律也好,马太效应也好,并没有看到人类被过度分享之后形成的抗拒、形成的最求个性和小众的逆反。

每一个个体节点,在被1亿个流行源引诱的情况下,和被2亿个流行源引诱的情况下,实际最后的消费冲动可能并无二致。

而且,初音智能提供的人工智能偏好分析,正在结构传统的流行趋势制造型社会。

人们既然会因为过度分享的轰炸而去用snapchat,既然snapchat能够在facebook已经如此庞大的时候依然异军突起,就证明了冲破梅特卡夫分享牢笼的需求是存在的。

顾莫杰对初音智能的投入,从远期来看,未尝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他或许会忍受当这个世界的底层传媒法则被颠-覆之后,初音网络科技股值下挫的痛苦。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革,不然就会有后来者革他。

顾莫杰念及此处,他和吴老这盘推演,也差不多完了。

“西方人研究《圣经》,研究了两千年,总结出一个马太效应。其实在我看来,所谓马太效应也好,梅特卡夫定律也好;翻译成中文,《老子》半句话就说破了。”

“哪半句。”吴老神光内敛,眼皮也不抬。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是么。”

随后是良久的沉默。

“凡是贫乏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凡是富足的,要赐予他更多,让他多多益善”——这句话,可不就等于“损不足而奉有余”么!

“果然。”吴老吐出这两个字时,只觉得一股灵气冲上天灵盖去。

三十年来,和武宫正树之间的灵魂揣摩,豁然贯通。

顾莫杰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对方认同了他的说法。

“其实,也不能说西方人就完全没看到梅特卡夫和马太效应的滥用和反例。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写了多少委地无声、灰飞烟灭的商界巨头,只不过,克里斯坦森自己也没总结出,那些马太到极点、自己把自己手脚捆住的公司盛极而衰的原因罢了。”

克里斯坦森,是美国的一个管理大师。乔布斯身前曾经多次表示:对他一生商业成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克里斯坦森。

“不必说了。你说的那个克里斯坦森是谁,我不知道。但想来他毕生的归纳,无非是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诠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