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该听到的别听(3 / 5)
上浪费时间,然后继续往下说。
“我知道你和市里的汪枢机,不太和睦,他的人好几次想找你分润,你都拒绝了。能够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你为什么没想过避开一些比较恶劣的投资环境呢?仅仅是因为你本人还在念书、故土难离?你连到美国开公司都做了,在国内换个环境,应该很容易吧。”
顾莫杰斟酌了一下,实话实说:“这个,说难也不难,但是说容易也……诶,齐枢机,您不是本省的枢机么?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要是初音集团搬出去了,对本省经济增长指标也不好吧。”
顾莫杰诧异于齐枢机的提问,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集团涨到市值3oo亿。而且是在3年里面成长起来的,对地方的经济指标政绩帮助是非常大的。
在o6年的大环境下,全国gdp才2o万亿。钱江省虽然是经济大省,gdp也就1万6千亿。5、o6这两年,顾莫杰的产业,每年起码各为本省的gdp贡献了%~2%的额外增长度。
具体到钱塘市,总共才344o亿的gdp总量。在没有顾莫杰的那个平行时空,这两年内本市的gdp增分别是16%和17%(靠房价暴涨)。而如今有了顾莫杰。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2o%和21%——而且顾莫杰带来的这部分新增数据很干净、很优质,不是靠炒房gdp。
所以,齐枢机竟然问顾莫杰为什么不避开“不良投资环境”,顾莫杰自然要诧异了。
齐枢机:“我不是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问这个问题,我希望你实事求是,把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说具体一点。”
对方这么直白,顾莫杰也就不藏私了,斟酌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直截了当地说:
“说互联网企业搬迁不难,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经济对于各环节分工合作的地域性束缚很低。一个网络公司的研机构和市场运营机构完全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哪怕相隔几千里,也不会导致协作效率上的低下——这一点在传统工业企业是不可想象的,那样的企业必须做到供应链各环节从地理上尽可能扎堆,才能提升产业效率。
所以,在钱塘市、乃至钱江省各地房租成本、人力成本持续高涨的前提下,按说互联网产业是最容易向内6低成本欠达地区转移的产业。客观上唯一的瓶颈或许就是内6地区目前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富集,但是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目前真正制约这种新经济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我个人认为是国内的税制——从分税制开始以后,地方为了留住税源,在留住大企业总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