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告某些断章取义的人(3 / 4)

“我不爱知识”的时候,不代表我说“我不草知识”,如果可以草草扔,不用负责任,不用背负上束缚,知识当然是该草就草;我在说“我爱吃知识”的时候,不代表我也会说了“吃了我不会拉”,该拉掉的时候就要毫不吝惜地拉掉。

不舍得拉的人,那才是学霸——注意,这里的学霸,是特指这个词的本意,指那些靠学术积累和名气,获取门户之见优势的学阀,指那些明明本事已经过时落后,但是就靠曾经的文凭、职称、社会地位阻挠社会前进的学者。

97年,当“深蓝”电脑首次击败人类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洛夫那一天,刚刚接触计算机代替人类从事智力劳动的恐慌,让人们对“深蓝”忌惮不已,全世界的国际象棋选手几乎都在仇恨计算机。

可是仅仅不到10年,人们发现,如果卡斯帕洛夫也可以利用一台深蓝的数据库,为他的下棋决策提供推演参谋的角色的话,他就可以下的过其他任何单独的人类选手,或者单独的电脑程序。一种被称为“半人马型”的人+计算机模式,在探索国际象棋界前沿的领域出现了,并且扛起了穷究此道的新任务。

看看,卡斯帕洛夫是怎么做的。人家当年是世界冠军,如果没有计算机,他的才能可以被世人仰望。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不可逆转的大潮的时候,依然选择了顺天者昌,马上投入到了和新技术合作,并且“师夷长技以制夷”当中去。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有卡斯帕洛夫的地位?你的既有知识存量足以让你这么惋惜?仅仅因为你手头有一家实体餐饮店,店面的地理位置还算不错,就让你如此仇视“饿了么”和美团,连加盟一下这些app都不肯?宁可看着客流量越来越少?

或许学医的,做财务的,做律师的,混体制的,国内还有很多领域知识换代还不快,有很多知识分子“越老越吃香”的现象。而“三年不学就落后”,“三十岁就面临中年危机、知识结构老化”现象的,如今还大多是it产业和通信产业内的现象,以至于不混这一块的读者对这种趋势没法感同身受。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趋势在加快。前阵子李老板还说“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即将将被百度消灭”。

……

最后回复两个小点:

对那些说“百度也不是什么都查得到的”的人,我想说:拜托,这是,难道我还要和写论文一样严丝合缝,告诉你“没有百度你还可以用谷歌,要找专业内容还可以上soopat,还可以上……”么?如果我那么写了,这就不是了。这些手段细节上的质疑,我都懒的一一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